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人用武力打开国门之前,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人用武力打开国门之前,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以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美国法学家亨利·惠1836年出版《国际法原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成中文《万国公法》,总理衙门大臣奕䜣非重视,1865年刊成后分送京外各有关衔署。《万国公法》在中国的出版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凡是邦国能自治其事,可谓自主之国;自生之四,自主其事,自任其责;自主之国无论其国势大小皆平行也,也就是主权国家平等原则,从此《万国公法》成为政府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依据之一。

——摘编自王瑛《李鸿章与晚清中外条约研究》

材料二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三“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摘编自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国公法》在中国出版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

 

(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动纳人近代条约体系;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设立总理衙门,与外国交往增加;西学东渐,出现设立译馆翻译书籍的风气等。影响:传统的华夷观念开始转变,平等的外交观念产生;运用国际法来处理国家间事务,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助于中国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 (2)特点: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 (3)意义:王权受到限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任意两点即可)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发展;政治上,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动纳人近代条约体系;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设立总理衙门,与外国交往增加;西学东渐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传统的华夷观念开始转变,平等的外交观念产生;运用国际法来处理国家间事务,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助于中国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从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角度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从王权受到限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一革命。

——孙中山

漫画《“惩罚”中国》

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20世纪初清政府处境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而且常有“众论不齐”的情况。成宗朝前后,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行省路以下官吏的铨调开用,由朝廷三年一次遣使举行。元代行御史台及廉访司法既注意对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监察,更把行省当做地方监察的重点对象。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很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端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及众议员,各州州议会议员,合众国政府及各州政府之一切行政及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术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第十条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均由各州成由人民保留之。美国内战结束后,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加强对行省控制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A. 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

B. 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C. 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D. 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查看答案

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 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B. 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 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 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