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A. 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

B. 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C. 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D. 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B 【解析】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以为便可以倾销他们的工业产品,实际上由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商品并可能得到畅销,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从经济角度思考,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 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B. 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 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 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潘院兼管;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菜领,负责外交事务;1861年成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75年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后来在其他各国也纷纷设立使馆。这表明当时中国

A. 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

B. 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 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

D. 政治现代化的启程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A. 结束了被奴役的历史    B. 动摇了儒家正统地位

C. 建立了一个民主共和国    D.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1912年,中国大地上曾经流行过两首“国歌”,一首的部分歌词是:“亚东开发中华早,排美追欧,旧邦新近。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水保。”另一首的歌词是:“巩金瓯,承天桥,民物欣见藻,喜同胞,清时幸澧。真照腺,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溜”,两首国歌代表的政府应该是

A. 国民政府与清政府

B. 南京临时政府与国民政府

C. 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

D. 清政府与民国政府

 

查看答案

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A. 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 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C. 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 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