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美国)“十四点”要求结束秘密条约和秘密外交(或者用威尔逊的话说,“以公开的方式订立公开的和平条约”);航海自由“无论平时或战时都一样”;取消国际贸易中的关卡与不平等;所有大国缩减军备;进行殖民地的调整;撤离占领的领土;实行民族自决与按照民族界限重定欧洲各国疆界;最后的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成立国际政治组织以防止战争。

——《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劳合•乔治和克里孟梭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四点”的核心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美、英、法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表现。

 

(1)原因:两国外交政策的矛盾和对欧洲霸权的争夺——法国企图称霸欧洲大陆;英国竭力维持海上霸权,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结果:双方最后妥协,法国取得萨尔煤矿开采权,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 (2)核心理念:公开、自由、民主、和平、独立自主。 评价:三国外交政策均是以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都是霸权主义的表现;其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和构建世界和平秩序的愿望都不可能实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两国对欧洲霸权的争夺分析,法国企图称霸欧洲大陆,英国竭力维持海上霸权,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双方最后妥协,法国取得萨尔煤矿开采权,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 (2)核心理念:根据“以公开的方式订立公开的和平条约”“航海自由”“取消国际贸易中的关卡与不平等”“实行民族自决与按照民族界限重定欧洲各国疆界”“成立国际政治组织以防止战争”得出公开、自由、民主、和平、独立自主。 评价:根据所学可知,三国外交政策均是以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建立在对战败国的宰割的基础上,会议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的矛盾,不可能实现世界和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前385年,公子连回国即位,是为秦献公,在位期间致力于社会改革。秦献公元年,废除“井田制”而继续推行“初租禾”,即按实际土地面积征收实物税。同年,下令废除实行了300多年的人殉制度。

秦献公二年,将都城从奴隶主聚集的旧都雍城迁到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秦献公六年,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

秦献公七年,秦国初行为市,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秦献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去世,葬于嚣困,其子秦孝公继位。

——摘编自《史记秦本纪》、《世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献公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献公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华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摘编自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际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苏俄(联)领导人指出,“建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和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以上思想

A.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B. 成为优先发展工业的依据

C. 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

D.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查看答案

“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这一决议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材料反映了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 自由主义思想被世界多数国家接受

C.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动摇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