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华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摘编自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

 

(评分说明:只要考生所拟题目合理,阐述有理有据即可酌情赋分) 答案示例一: 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或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阐述:两次工业革命中,“机器替代人”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但也给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带来了诸多难题与困惑,如阶级冲突、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始了对人脑的部分替代即对人的智力替代,使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伴随着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生化武器、核泄漏、化学武器、电脑病毒等也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巨大灾难,如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实行细菌战,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等。总之,历史上的每次技术进阶升级都显示过它有益和有害的两面性,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示例:第一根据材料“‘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华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可归纳观点为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第二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相关史实从科学技术带来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论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第三总结升华,历史上的每次技术进阶升级都显示过它有益和有害的两面性,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际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苏俄(联)领导人指出,“建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和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以上思想

A.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B. 成为优先发展工业的依据

C. 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

D.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查看答案

“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这一决议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材料反映了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 自由主义思想被世界多数国家接受

C.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动摇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1962年,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A. 宣称要与美苏决裂

B. 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C. 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D. 主张欧洲独立自主

 

查看答案

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 仍是以神为中心

B. 并不反对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D. 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