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

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 仍是以神为中心

B. 并不反对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D. 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B 【解析】由材料中的“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世俗绘画比例虽上升但仍以宗教题材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基督教仍是欧洲人主要信仰,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占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 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 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 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 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查看答案

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在1939年说:“我们尝试过增加支出,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在这个政府当政八年之后,我们的失业率还跟八年前一样高,而且还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A. 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B.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 促进了社会的就业

D. 没有完全摆脱经济困境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查看答案

普罗塔哥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 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 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 智者强调人类的认知性,否认绝对权威

 

查看答案

《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

A. 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

B. 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C. 中央集权制度有了较大发展

D. 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