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B 【解析】材料反映的主题不是“西方侵略动机” ,排除 A;材料中的“侵略” 也不止是“鸦片战争” ,排除 C;材料中虽然提到“侵略者”是“进步者” , “反侵略者”是“落后者” ,但 作者强调是西方侵略的客观影响,而不是分析和比较中西社会差距,排除 D。从“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和“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以看出作者强调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故本题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普罗塔哥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 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 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 智者强调人类的认知性,否认绝对权威

 

查看答案

《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

A. 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

B. 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C. 中央集权制度有了较大发展

D. 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查看答案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查看答案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A. 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 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 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 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查看答案

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严复在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这说明

A. 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

B. 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

C. 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

D. 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