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解析】(1)“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说明了严肃法令,遵守法律。“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说明了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和“并赐绢帛”说明了第三点答案。 (2)首先要从政治清明、社会矛盾的缓和、巩固封建统治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积极评价。然后,还要回答出它的局限制。因为官僚制度本质上服务于封建帝王,它能否有效监督皇帝也取决于皇帝个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人秦始皇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说说你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看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件事(指苏联解体)与其说取决于各个共和国本身,还不如说是由这些共和国的政治精英们、领导人决定的。俄罗斯领导瓦解苏联的路线,曾与苏共内部顽固的特权势力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这两个阵营——尽管看来好像思想立场对立,(实际上)都串通一起来打倒戈尔巴乔夫。”那些在八月份似乎是‘为了保留联盟’而支持叛乱分子的党内权贵们,这一次却也投了搞垮联盟的赞成票!”

——戈尔巴乔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材料二 西方称为“俄罗斯民主之父”的戈尔巴乔夫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被绝大部分俄民众视为导致苏联垮台的“罪魁祸首”。在1996年总统大选上,戈氏仅获得0.51%的选票。但到2011年时全俄舆论中心的民调显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以平和态度对待戈氏的民众的比例由此前的25%上升到了47%。有人说,从个人的历史角色来看,在苏联解体这件事上,叶利钦应该比戈尔巴乔夫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保住联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如果不是俄罗斯先独立,苏联是不会解体的。”

——《戈尔巴乔夫反思改革的三大失误》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上的责任及依据。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责任的不同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但是,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1—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20世纪祖国史》(俄罗斯教育部审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消极后果。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查看答案

在西方,他被捧为推倒柏林墙、结束冷战和改变世界的英雄;而在俄罗斯,他更多地被视为毁灭一个伟大国家的叛徒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有关戈尔巴乔夫在位时期苏联经济的相关信息表。据此可知,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时间
指标
 

1985年
 

1991年
 

黄金储备(吨)
 

约2500
 

240
 

1美元对卢布的官方汇率(卢布)
 

0.6
 

90
 

经济增长率(%)
 

2.3
 

-11
 

肉类价格(卢布/千克)
 

2
 

100
 

石油出口量(百万桶)
 

1172
 

511
 

外债(亿美元)
 

105
 

520
 

 

 

A. 坚持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B. 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

C. 重点放在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领域

D. 使苏联的经济环境恶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