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学家萧功秦认为: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政治载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学家萧功秦认为: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政治载体,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从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这样归纳,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有效的推行现代化的政治载体,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第一,在推行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应该具有一种权威主导的力量。这种力量具有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对资源的动员能力、命令贯彻能力,对发展过程的可控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明的政府主导型的权威政治是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应该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对外部世界应该具有开放性,充分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经济主动性。只有个人的主观活力的充分调动,才能够显示出宏观社会整体上的活力。

第三,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它必须具有灵活的制度创新能力,通过及时的制度创新,克服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避免在现代化过程中陷入各种险境。

贯穿在这一百四十年中的大概有六种模式,我们可以用六个人的名字来代表:慈禧模式、孙中山模式、袁世凯模式、蒋介石模式、毛泽东模式、邓小平模式。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充分提取材料信息,围绕“政治载体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政治模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见解析 【解析】评分标准:分值 评分说明: 论题:(2分)如“慈禧模式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模式最有利于中国现代 化”等。 论证:从政府权威,市场导向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论证其模式的成与败。(8分) 结论:不简单重复论题(2分)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化道路不是大致可以以六大代表人物来概括,实际上他们体现出来的应该有君主模式、革命模式、军事专制模式、独裁统治模式、计划模式和市场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在中国近现代不同阶段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最终只有毛泽东模式和邓小平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每一个模式的分析,我们都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就是否在起步阶段有权威主导,第二,是否遵循了市场的导向,第三,是否在进行自我的调整完善,用这三点我们就可以看出,邓小平模式是最合理最有效的模式,慈禧、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等模式,都只可能符合其中一部分特征,不能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经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申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

——摘编自谢新刚《重农主义与18~19世纪法国农业市场化》

材料二雍正二年,世宗上谕:“朕自临御以来,无刻不谨念民意,重农务本,各地督抚,有丝毫妨于农业者,必为除去,扔于每乡中,择一二老农之勤劳作苦者,优其奖赏,以示鼓励。”乾隆皇帝时也下旨,以农桑为致治之本,明令严禁私宰耕牛,一经拿获,从重治罪。

——摘编自李勤《清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及其法律思想》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l/6,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摘编自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重农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法两国重农思想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社会农业现象是如何制约工业化进程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一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    B. 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

C. 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    D.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

 

查看答案

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 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 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C. 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D. 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查看答案

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D. 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潮,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上述高潮均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 “有法可依”的法律建设方针

B. 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关于真理标淮问题”的讨论

D.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