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一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

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一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    B. 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

C. 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    D.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

 

A 【解析】根据题干“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可知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渗透和控制,利用西欧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是表面的认识,没有涉及本质,排除。马歇尔计划侧重经济领域,排除C。题干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 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 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C. 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D. 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查看答案

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D. 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潮,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上述高潮均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 “有法可依”的法律建设方针

B. 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关于真理标淮问题”的讨论

D.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 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

B. 政府决心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国家政策重心由“安内”转到“攘外”

D. 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查看答案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下列对张謇的“棉铁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A. 照搬西方工业化起步模式

B. 旨在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C. 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

D. 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