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潮,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潮,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上述高潮均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 “有法可依”的法律建设方针

B. 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关于真理标淮问题”的讨论

D.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

 

A 【解析】依据题干“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时期“有法可依”的法制建设方针对中国立法的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1978年,与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潮无关,排除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与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潮无关,排除D。 【名师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信息“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潮”“1978年~1992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 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

B. 政府决心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国家政策重心由“安内”转到“攘外”

D. 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查看答案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下列对张謇的“棉铁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A. 照搬西方工业化起步模式

B. 旨在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C. 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

D. 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查看答案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A. 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B. 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 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查看答案

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A. 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B. 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C. 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

D. 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查看答案

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

A. 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

B. 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

C. 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

D. 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