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经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申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

——摘编自谢新刚《重农主义与18~19世纪法国农业市场化》

材料二雍正二年,世宗上谕:“朕自临御以来,无刻不谨念民意,重农务本,各地督抚,有丝毫妨于农业者,必为除去,扔于每乡中,择一二老农之勤劳作苦者,优其奖赏,以示鼓励。”乾隆皇帝时也下旨,以农桑为致治之本,明令严禁私宰耕牛,一经拿获,从重治罪。

——摘编自李勤《清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及其法律思想》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l/6,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摘编自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重农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法两国重农思想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社会农业现象是如何制约工业化进程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1)历史背景:处于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受到中国重农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兴起,自由、人权等观念日益传播,专制统治开始受到挑战;小生产在国家经济活动中仍广泛存在。 差异:在方法方面,法国重农主义强调自然秩序、反对国家干预;中国重农与抑商并行、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在影响方面,法国重农主义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产生;明清时期,中国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强化了传统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2)农业现象:土地所有权的碎化,小农经济的盛行: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利于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原料;大量农民束缚于土地上,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导致农民的贫困和农村市场的狭窄,无法为工业化提供丰富的市场。 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应当予以重视,但重农不应妨碍其他行业的自然发展,同时农业发展须顺应时代潮流。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从材料可知,法国重农学派产生于路易十五时代法国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夕,启蒙思想盛行民主自由观念盛行。从世界角度看,当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拓展,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中国的重农思想也传到西方,这一切都是法国当时重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差异:从材料可以看出中法重农的差异可以从重农的方法和影响两个角度分析,从方法上看,法国主张自然重农,不主张政府干预,中国在政府主导下,重农与抑商并行,是政府强制实施的。从影响上看,法国重农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则抑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 (2)农业现象:可以从“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分析小农经济的消极影响,分别从技术、生产力和市场方面分析。认识:可以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农业对国建经济转型的影响等角度来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一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    B. 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

C. 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    D.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

 

查看答案

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 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 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C. 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D. 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查看答案

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D. 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潮,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上述高潮均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 “有法可依”的法律建设方针

B. 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关于真理标淮问题”的讨论

D.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 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

B. 政府决心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国家政策重心由“安内”转到“攘外”

D. 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