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战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 ...

一战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 英德矛盾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 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瓜分完毕

C. 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 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D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

材料三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郎、秘书郎是官职名称)。

材料四《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2)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有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仁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A. 重建儒学的信仰

B. 否定孔子的权威

C. 完善心学体系

D. 批判专制思想

 

查看答案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A. 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 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C. 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D. 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