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

材料三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郎、秘书郎是官职名称)。

材料四《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2)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有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

 

(1)变化:由世袭官爵(或世卿世禄)到按军功授官爵。 阶级基础: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皇帝征召。东汉变化:人才选举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3)变化: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 阶级基础: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影响:为封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到战国时选官依据发生了变化,即由世袭官爵(或世卿世禄)到按军功授官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选官依据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袭贵族逐渐衰落,而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发展了战国以来的按军功授官爵制,即实行察举制和皇帝征召等制度。到东汉时,察举制内容又发生了微妙变化,又开始重视门第,即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人才选举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3)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可知,到隋唐时,选官制度制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即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士族地主逐渐衰落,而庶族地主兴起。科举制作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大选官制度,在当时的确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了习读儒家经典的读书风气,这又有利于儒家思想自西汉汉武帝时确立的正统地位的巩固和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大选官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仁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A. 重建儒学的信仰

B. 否定孔子的权威

C. 完善心学体系

D. 批判专制思想

 

查看答案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A. 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 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C. 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D. 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查看答案

“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飞跃,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下表):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A. 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    B. 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

C. 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    D. 都重视对人性和伦理道德的研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