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玄同(1887-1939),中国...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玄同(1887-1939),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材料一 钱玄同在国语运动中的建树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10年,合计12220字)。二、创建以白话文编辑的国语教科书。三、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2300余字)。四、拟定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

——摘编自《钱玄同的两次背叛:从复古走向新文化》

材料二  钱玄同在北京大学执教近三十年,开设过“古音考据沿革”、“中国音韵沿革”、“说文研究”等课程。周恩来曾经说:“没有钱玄同等前辈锲而不舍的追求,也许我们今天还无缘享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之恩泽。”

——摘编自国学网《钱玄同:引领风气的一代宗师》

(1)根据材料一,简析钱玄同等发起的“国语运动”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在当时的主要贡献。

 

(1)规范汉字读音;(2分)加强并推动白话文教育;(2分)简化汉字书写。(2分) (2)推动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3分)传承国学,培养国学人才;(3分)推动汉语普及教育。(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一、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可以得出规范汉字读音;”二、创建以白话文编辑的国语教科书”可以得出推动白话文教育;“三、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 可以得出简化汉字书写。 (2)根据材料中“钱玄同(1887-1939),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可以得出 推动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钱玄同在北京大学执教近三十年” 可以得出培养国学人才;“没有钱玄同等前辈锲而不舍的追求,也许我们今天还无缘享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之恩泽。” 可以得出推动汉语普及教育。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钱玄同·“国语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无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中期为止,中国长期保持的出口顺差主要是通过外国人用白银偿付来解决的。然而,中国对白银的吸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明朝政府抛弃了元朝乃至更早的宋朝部分使用纸币的政策。这是因为在发生危机时,滥印纸币总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明朝政府先是停止了纸币的印制,接着又停止了纸币的使用,从而完全使用铜钱和银锭。另外,货币税收的份额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完全用白银交纳的“一条鞭”法的税制。正是中国对白银的公共需求、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生产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出口顺差,导致了对世界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造成了世界白银价格的上涨。

弗林和吉拉德尔说:“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它是靠出售白银而得以生存)

——[德]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下表

朝代

最高财政收入

北宋

100000000两白银

南宋

80000000两白银

明代

5000000两白银

清代

3000000两白银

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A.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

C.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查看答案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