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无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中期为止,中国长期保持的出口顺差主要是通过外国人用白银偿付来解决的。然而,中国对白银的吸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明朝政府抛弃了元朝乃至更早的宋朝部分使用纸币的政策。这是因为在发生危机时,滥印纸币总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明朝政府先是停止了纸币的印制,接着又停止了纸币的使用,从而完全使用铜钱和银锭。另外,货币税收的份额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完全用白银交纳的“一条鞭”法的税制。正是中国对白银的公共需求、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生产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出口顺差,导致了对世界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造成了世界白银价格的上涨。

弗林和吉拉德尔说:“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它是靠出售白银而得以生存)

——[德]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

 

(1)欧洲“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西班牙,继而流向整个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3分) 影响: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收入减少,陷于贫困破产;商人、资产阶级大发其财;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2)原因: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业的繁荣,对白银的需求量增加;纸钞的发行易造成通货膨胀的情况;明朝通过出口顺差使得白银从国外流入中国;税制改革的推动(一条鞭法)(8分) 影响:促进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和世界市场体系形成。(4分) (3)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所引起的白银货币化,是推动欧洲白银向移动、价格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近代早期中国和西方之间已发生了深刻的货币、经济联系。(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可以判断出经济现象是“价格革命”,具体表现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西班牙,继而流向整个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价格革命”的影响,即“价格革命”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收入减少,陷于贫困破产;商人、资产阶级大发其财;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中国对白银的公共需求、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生产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出口顺差”可以得出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业的繁荣,对白银的需求量增加;明朝通过出口顺差使得白银从国外流入中国;依据材料二“滥印纸币总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可以得出纸钞的发行易造成通货膨胀的情况;依据材料二“用白银交纳的“一条鞭”法的税制”可以得出税制改革的推动(一条鞭法). 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白银货币化”促进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和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3)本小问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影响以及近代早期中国和西方之间的货币、经济联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即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所引起的白银货币化,是推动欧洲白银向范文移动、价格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近代早期中国和西方之间已发生了深刻的货币、经济联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下表

朝代

最高财政收入

北宋

100000000两白银

南宋

80000000两白银

明代

5000000两白银

清代

3000000两白银

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A.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

C.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查看答案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

 

查看答案

秦朝律文明确规定:“盗徙封,赎耐。”(“封”,就是田间的阡陌、顷畔的地界。“耐”,古时的一种刑罚,即判处剃去鬚鬓)。这突出表明:

A.秦朝时可以通过出钱来抵耐罪       B.秦朝用严刑苛法治理国家

C.秦朝统治者严厉打击盗窃行为       D.秦统治者维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

 

查看答案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B.商朝时人们开始种桑养蚕

C.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D.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D.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