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B.商朝时人们开始种桑养蚕

C.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D.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经济,题目中给出的是甲骨文中的文字信息,“丝”、“桑”和“蚕”说明商朝时已经出现丝织业,故选A。根据题干无从得知商朝之前的人们不会种桑养蚕,排除B。题干不能反映农业的发展,排除C。在商朝人们的主要衣料不会是丝绸,那是贵族的奢侈品,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D.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毛泽东在苏区的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

A.王明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

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C.毛泽东在苏区的工作并不被中共中央认同

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

 

查看答案

从晚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晴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

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晚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

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

 

查看答案

有人对辛亥革命前后102位知名大学者、大官僚、大资本家的政治态度作一简单统计,其中大学者60人,反对或参加过辛亥革命的31人,占其总数的51.6%,后两类42人,反对或参加过辛亥革命的13人,仅占其总数的31%。这表明:

A.大学者中支持辛亥革命的比例远大于大官僚、大资本家

B.大学者中反对辛亥革命的比例远大于大官僚、大资本家

C.大官僚、大资本家基本不支持辛亥革命

D.在辛亥革命这一政治事件中,大学者比大官僚、大资本家要更活跃

 

查看答案

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1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          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