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对辛亥革命前后102位知名大学者、大官僚、大资本家的政治态度作一简单统计,其...

有人对辛亥革命前后102位知名大学者、大官僚、大资本家的政治态度作一简单统计,其中大学者60人,反对或参加过辛亥革命的31人,占其总数的51.6%,后两类42人,反对或参加过辛亥革命的13人,仅占其总数的31%。这表明:

A.大学者中支持辛亥革命的比例远大于大官僚、大资本家

B.大学者中反对辛亥革命的比例远大于大官僚、大资本家

C.大官僚、大资本家基本不支持辛亥革命

D.在辛亥革命这一政治事件中,大学者比大官僚、大资本家要更活跃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其中大学者60人,反对或参加过辛亥革命的31人,占其总数的51.6%” “(大官僚、大资本家)42人,反对或参加过辛亥革命的13人,仅占其总数的31%”,可见在辛亥革命这一政治事件中,大学者比大官僚、大资本家要更活跃,故选D。题干中只是统计 “反对或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情况,因此无从确切得知大学者中单方面支持辛亥革命或者单方面反对辛亥革命的比例远大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排除AB。根据题干可知(大官僚、大资本家)反对或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比例仅占其总数的31%,但不能据此认为他们基本不支持辛亥革命,排除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名师点睛】数据型选择题是以数字作为试题的情境而创设的题型。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柱状图、坐标图、数字表格等等,但不论何种类型,都是通过数字或数字的变化来反映历史史实和历史现象的。因此在解答时,就需要把握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1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          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

A.生命至上              B.城邦优先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查看答案

《旧唐书·睿宗本纪》云:“(景云元年七月)中宗时官爵渝滥,因依妃、主墨敕而授官者,谓之斜封,至是并令罢免”。这主要说明当时:

A.皇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B.唐中宗滥用皇权并遭到罢免

C.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           D.外戚专权,政治腐败

 

查看答案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 二重证据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查看答案

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留经济任略的加剧,国内籍“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吸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2)据材料二,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