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先进人士在19世纪上半期有何理论探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主要成因?

 

(1)问题: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阶级矛盾逐渐激化。(2分)探索:相继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分) (2)国际分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和进行资本输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4分) (3)特点:民间资本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由政府主导;主要依靠西方先进技术。(3分) 成因:中国近代企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工业革命后东西方差距拉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以“工业革命”作为切入点,涉及到两个小问。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把握到“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把握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材料涉及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紧扣材料二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把握到“国际分工”的内涵,围绕“少数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本问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特点”,由材料三信息“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答案。关于第二小问的“原因”,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准确归因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围绕“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等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关状况及原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原因 【名师点睛】关于两次工业革命,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基本上在英国一个国家,主要围绕轻工业(纺织业)展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德国是中心国家,主要围绕重工业展开。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是蒸汽,即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是电力,即电气时代。第三,两次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那样引人瞩目,对此,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

 

查看答案

阅读并分析下表,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1951—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苏联官方统计

10.1

6.5

7.8

5.7

4.4

3.5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

5.6

1.9

5.1

3.0

2.3

0.6

麦迪森的估计

5.2

4.8

4.8

2.9

1.8

1.7

苏联学者的估计

7.2

4.4

4.1

3.2

1.0

0.6

A.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

B.六十年代的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勃涅日列夫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D.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

 

查看答案

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这反映了主要资本国家(     )

A.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      B.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C.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                 D.已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

 

查看答案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

A.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B.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C.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D.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查看答案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沦”,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有失偏颇。这一现象客观反映出(      )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           B.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D.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