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即使是城市,也是...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沦”,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有失偏颇。这一现象客观反映出(      )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           B.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D.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变化相关状况。由材料关键信息“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都有失偏颇”等,材料主旨揭示的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体现“中西并存”,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政治运动的发展”、“民众生活的改善”,排除AB;C项表述绝对化,本身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相关状况 【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要注意结合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文明的传入(“西学东渐”)来认识和归因。同时重点注意围绕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和社会史观等角度来认识。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要一分为二的给予认识,带给中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浦东开发开放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时间

1937.8—1938.2

1938.7—1938.10

1938.12—1940.7

迁移方向

上海→武汉

武汉→宜昌

宜昌→川渝等地

内迁企业数量

121家

304家

448家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款项数目

总额

清政府

210项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北洋政府

633项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国民政府

108项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下边中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1843年前后中国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

货物

1843年前旧税率

1843年后新税率

棉纱

13.38

5.56

头等白洋布

29.93

6.95

二等白洋布

32.53

6.95

斜纹布

14.92

5.56

A.适应了英国对中国输出商品的要求

B.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原料的掠夺

C.使中国失去了保护本国市场的能力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机器          D.服务业/机器制造机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