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A项苏俄“红军”是十月革命后针对外有干涉内有叛乱而建立的;B项是外部形势,是很次要的因素; D项是二月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排除A、B、D,因此选择C。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四月提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查看答案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查看答案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商鞅新法规定,全国划为41县,,各县设县令和县丞,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商鞅新法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去徭役;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毛主席:“……神龙虽死秦犹在……百代犹行秦法政……”

请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指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否达到?(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4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改革前的雅典社会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贵族把持国家权力,肆意剥削平民,迫使大量平民失去土地和人身自由,破产农民或被作为奴隶出卖以抵偿债款,或沦为贵族的被保护人和“六一汉” ……残酷的剥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二: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梭伦改革始于经济领域。他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债务……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梭伦的政治改革……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体现了梭伦改革具有哪些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