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CO2而变质。...

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CO而变质。

(1)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某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__________溶液,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证明Na2O2已经变质。

(2)该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称取a g样品,并设计用下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A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置出来的气体是否需要干燥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写出装置C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时,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

b.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F中液面高度相同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 m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完成后E到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1)CaCl2或BaCl2(合理答案均可) (2)①CaCO3+2H+=Ca2++H2O+CO2↑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否 ④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⑤吸收未反应的CO2⑥a⑦(写出正确表达式未化简也给分)⑧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Na2O2易变质,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等易反应,生成白色BaCO3沉淀,而Na2O2与水反应所得溶液不能与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反应; (2)①A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 Ca2++ H2O+CO2↑; ②根据题意,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因此必须检查整套装置是否漏气; ③由于需要排水法测量体积,因此B装置出来的气体不需要干燥; ④生成的CO2中含有水蒸气,则装置C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 2Na2CO3+O2、2Na2O2+2H2O = 4NaOH+O2↑。 ⑤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O2。 ⑥a、C中反应是放热反应,产生的氧气温度高于室温,故不冷却读数导致氧气体积偏大,a错误; b.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 F中液面高度相同,b正确;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c正确,答案选a; ⑦由V/Vm可知n(O2)=,由反应式2CO2+2Na2O2=2Na2CO3+O2可知,n(Na2O2)=2n(O2)=2×,由n•M可知,m(O2)=2××78g•mol—1,则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100%=×100%=×100%或; ⑧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E到F之间导管内水的体积没有办法测量会引起氧气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小。 【考点定位】考查过氧化钠和碳酸钠的主要性质、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CO2的制备、气体的收集、量气原理、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及其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名师点晴】综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向某 NaOH 溶液中投入一块 Al箔,先无明显现象,随后逐渐产生气泡,则产生气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还原性 Fe 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来研究 Fe 的还原性,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OH)2 制备时,采用的方法是“长滴管、液面下”的实验操作,但在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当,依旧会出现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直至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写出白色沉淀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制备 Al(OH)3 时,常用可溶性铝盐(如 Al2(SO)4)与氨水反应进行制备。某课外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向 Al2(SO)4 溶液中加入了过量 NaOH 溶液,最终并没有制出白色沉淀 Al(OH)3,则该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生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分煅烧 CoC2O4 后可得到 2.41g 钴的氧化物和 1.344L(标准状况)CO2 气体,则生成钴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煅烧 CoC2O4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已知:(1)NH4++OH-=NH3↑+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2)微溶物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会沉淀而析出某强酸性的X 溶液中可能含有 Fe2+ A13+ NH4+ CO32― SO32― SO42― C1中的若干种,现取 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A是NO2

B.X中肯定存在Fe2+、A13+、NH4+、SO42―

C.溶液E和气体F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A13+和C1

 

查看答案

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c(NaAlO2):c(NaCl) =2:3

B. 最终得到7.8g沉淀

C. 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共生成8.96 L气体

D.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c(Na+)=2.0 mol·L-1

 

查看答案

Fe和Fe2O3混合物共27.2g,加入200mL H2SO4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H2 所得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不变色。为中和过量的H2SO4,并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共消耗了3 mol/L 的NaOH 溶液400 mL,则该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5mol/L      B. 2mol/L       C. 2.25mol/L      D. 3mol/L

 

查看答案

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均无气泡产生            B.去掉两烧杯,杠杆右端下沉

C.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          D.左边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减少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