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中含有SiO2、Al2O3、Fe2O3等,某实验室对其进行处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Fe(SO4)2、NH4 Cl、CH3COO NH4 的溶液中NH4+ 的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 ,其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 .
(3)已知KSP[Fe(OH)3]=4×10﹣38,KSP[Al(OH)3]=1×10﹣33.为实现步骤③的实验目的,应使溶液中c(Fe3+)、c(Al3+)均小于或等于1×10﹣9 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则溶液A至少应调节到pH= 用NH4HCO3调节pH的实验原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仪器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 、 ,得到的晶体主要成份是(填化学式) .第⑤步所加试剂D是 ;第⑥步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为 .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和II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II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 预测现象 | 预测依据 |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 (写离子方程式)。 |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 白色沉淀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B.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pH=7
C.pH之和为14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显酸性则a一定大于b
D.将10mLpH=a的盐酸与100 mLpH=b的Ba(OH)2溶液混合后恰好中和,则a+b=13
现有5种短周期元素X、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原子半径最小;X和W同主族;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Q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Q<W
B.ZX3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X、Z、Q 3种元素可组成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D.X2Q2、Y2X6 2种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总数、化学键种类都相同
利用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CO(NH2)2 中的氮元素显-3价)。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工作时,A极的电极上CO(NH2)2 放电生成N2 反应为还原反应
B.工作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 2e-===2OH-+H2↑
C. 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
D.制氢装置溶液中电子流向:从B极流向A极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
B.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Cu2+、SO42-、NO3-
C.含有0.1 mol·L-1 Ca2+溶液在中:Na+、K+、CO32-、Cl-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Na+、Fe3+、NO3-、SO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