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吉林西部湿地分区图,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反映了湿地年内的稳定程度。据此完成下...

下图为吉林西部湿地分区图,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反映了湿地年内的稳定程度。据此完成下列问

 

1.想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④数字地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2.影响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的主要因素是

A. 冬季积雪量多    B. 夏季风的强弱

C. 地势高低差异    D. 植被覆盖度高低

 

1.D 2.B 【解析】试题分析: 1.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D. 交通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

(1)若a、b表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两项指标,那么a、b分别代表什么?

(2)b曲线拐点的发生一般需要较高的人均收入,在我国人均收入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谐的发展观,以北京市为例说明应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某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

材料二: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1)据材料一分析,人均CO2排放量高的为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美国人均CO2排放量约为中国的    倍。 

(2)据材料二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是   ,1998年平均气温比1956年平均气温约上升了    ℃。 

(3)从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