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2018莆田质检)这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词人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英雄形象。 2.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愤慨)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把弓弦声比作霹雳,是比喻的修辞手法。“马作的卢飞快”是视觉描写,“弓如霹雳弦惊”是听觉描写,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以此来刻画一个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 2.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之时。“挑灯”“看剑”“梦回”写出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报国无门的愤慨,“可怜白发生”写作者由梦境跌回冷酷的现实,化雄壮为悲壮,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018莆田质检)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

C.上阕和下阕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

2.(2018泉州质检)“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018泉州质检)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

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C.“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D.“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2.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片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片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2.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B.“沙场秋点兵”一句肃穆庄严,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C.结语“可怜白发生”一句,仅仅表明了词人在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D.这首词先描述军旅生活,再写过去的战争场景,最后抒发报国无路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加线句子的壮观场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锦帽”“貂裘”“千骑”都是实写,突出狩猎大军席卷山冈的盛大声势。

C.活用典故“孙权射虎”,写出了词人狩猎的豪情与狂放。

D.词的境界雄奇,气势豪迈,是苏轼豪放词和爱国词的代表作之一。

2.加线的句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