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锦帽”“貂裘”“千骑”都是实写,突出狩猎大军席卷山冈的盛大声势。

C.活用典故“孙权射虎”,写出了词人狩猎的豪情与狂放。

D.词的境界雄奇,气势豪迈,是苏轼豪放词和爱国词的代表作之一。

2.加线的句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

 

1.B 2.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解析】 1.B.有误。“千骑卷平冈”中的“千骑”是虚写。 2.本题考查从典故的角度赏析诗句。首先要了解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因此在这里,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018南平质检)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B.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C.“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凸现出太守率领队伍气势磅礴,何等雄壮。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2.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狂”字开篇,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是豪放派词篇的典范。

B.词的开篇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词人的豪情狂态。

C.词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体恤自己年老体衰,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词人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2.(2019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019铁岭)选出下列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僚出城打猎所作,粗犷豪放,“狂”字贯穿全篇。

B.词的上片记叙了打猎的壮观场面,一个“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词中多用典故表情达意,“亲射虎,看孙郎”表示作者要亲自挽弓射虎,探望孙郎,豪情溢于言表。

2.(2019河南)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016上海)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加线的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把”“称”“叱”“牵”等动词,把宫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017厦门质检)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诗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