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B.“沙场秋点兵”一句肃穆庄严,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C.结语“可怜白发生”一句,仅仅表明了词人在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D.这首词先描述军旅生活,再写过去的战争场景,最后抒发报国无路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加线句子的壮观场面。

 

1.C 2.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与将军共享酒食,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解析】 1.C.对“可怜白发生”一句的理解不全面,该句一方面表明了词人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词人已经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粗犷的军乐来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八百里”“炙”“五十弦”“声”“沙场”“兵”;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动作及特点“分”“翻”“塞外”“分”“秋”“点”,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锦帽”“貂裘”“千骑”都是实写,突出狩猎大军席卷山冈的盛大声势。

C.活用典故“孙权射虎”,写出了词人狩猎的豪情与狂放。

D.词的境界雄奇,气势豪迈,是苏轼豪放词和爱国词的代表作之一。

2.加线的句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018南平质检)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B.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C.“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凸现出太守率领队伍气势磅礴,何等雄壮。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2.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狂”字开篇,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是豪放派词篇的典范。

B.词的开篇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词人的豪情狂态。

C.词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体恤自己年老体衰,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词人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2.(2019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019铁岭)选出下列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僚出城打猎所作,粗犷豪放,“狂”字贯穿全篇。

B.词的上片记叙了打猎的壮观场面,一个“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词中多用典故表情达意,“亲射虎,看孙郎”表示作者要亲自挽弓射虎,探望孙郎,豪情溢于言表。

2.(2019河南)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016上海)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加线的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把”“称”“叱”“牵”等动词,把宫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