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018莆田质检)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

C.上阕和下阕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

2.(2018泉州质检)“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1.B 2.雄壮辽阔(肃杀);凄凉悲苦。 【解析】 1.B.有误。起笔“醉里挑灯看剑”是通过实写表达忧国之情,B项表述有误。 2.本题考查炼字。要结合诗意分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沙场秋点兵”意思是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一个“秋”字,表明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秋”字渲染的是凄凉悲苦的氛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018泉州质检)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

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C.“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D.“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2.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片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片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2.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B.“沙场秋点兵”一句肃穆庄严,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C.结语“可怜白发生”一句,仅仅表明了词人在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D.这首词先描述军旅生活,再写过去的战争场景,最后抒发报国无路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加线句子的壮观场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锦帽”“貂裘”“千骑”都是实写,突出狩猎大军席卷山冈的盛大声势。

C.活用典故“孙权射虎”,写出了词人狩猎的豪情与狂放。

D.词的境界雄奇,气势豪迈,是苏轼豪放词和爱国词的代表作之一。

2.加线的句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018南平质检)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B.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C.“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凸现出太守率领队伍气势磅礴,何等雄壮。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2.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