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是数百年间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成,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便形成了。

⑤大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

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三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底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⑦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侗族大歌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音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⑧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⑨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他们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⑩“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代往下传。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作者:吴练勋,文章有改动)

1.阅读③—⑩段,简要概括文章围绕“侗族大歌”介绍了哪些内容。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

3.阅读第⑧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

 

1.示例:文章介绍了侗族大歌悠久历史、形成原因、类别多样、演唱形式、声部组成、结构特点、文化价值。 2.示例: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侗族大歌类别众多的特点。 3.示例:“多”是大多、大部分的意思。这里指侗族大歌的歌词大多采用比兴手法,也有采用其他手法的侗歌歌词,“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解析】 1.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第三段“侗族大歌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可知,第三段介绍了侗族大歌的悠久历史。(2)结合第四段“说起侗族大歌的形成,有一个美丽传说”可知,第四段介绍了侗族大歌的形成原因。(3)结合第五段“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可知,这一段介绍了侗族大歌的类别多样。(4)结合第六段“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三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可知,这一段介绍了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5)结合第七段“侗族大歌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可知,这一段介绍了侗族大歌的声部组成。(6)结合第八段“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可知,第八段介绍了侗族大歌的结构特点。(7)结合第九、十段“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可知,这两段介绍了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 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判断。结合“按音色”“按体裁”可知,这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两个不同角度对侗族大歌进行分类。(2)作用。分门别类的介绍了侗族大歌的不同类别,这里罗列了侗族大歌的多种类型,故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侗族大歌类别众多的特点。 3.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1)解读词语。“多”是大多数的意思,起限制作用。(2)语境义。这里指侗族大歌的歌词大多数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但是并不绝对,也有不采用比兴手法的,“多”使句子的表意更加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 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1)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与文中画线句句式一致,符合语境,上下文连贯。

(2)根据材料可以概括出阅读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①体悟经典之美②       ④改变社会风气。(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 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

(2)《儒林外史》第三回回目是“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真才”指 的是__________(人名),“胡屠户行凶”指的是____________(事件)。

 

查看答案

按照要求填写相应诗句。

①鸡声茅店月,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⑤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⑦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述自己于危难关头接受重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虞美人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

2.“虞美人”是词牌名,请从词中找一个词语作为这首词的题目,并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②亭障:边塞岗亭、垒。③咨:询问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一处)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