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

2.请找出本诗的韵脚。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

 

1.停泊 2.前 年 边 3.平 阔 正 悬 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4.联想合理即可。 5.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中字词的意思,答题时注意结合整个句子或者整首诗歌的意思来理解。这首诗的题目为《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在这里是 “停泊”的意思。 2.本题是对诗歌节奏的考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韵脚:诗韵是每一句诗中同样的位置上互相押韵的字,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本诗的韵脚为:前、年、边。 3.本题考查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时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江面的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风正”即风大、风顺之意。据此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思考。“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写江上之景,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诗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据此进行联想即可,注意想象要合理。 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诗人的这种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 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5.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6.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7.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查看答案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_,是组诗_________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_________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_________特点。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5.填写。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____,后四句写____________

(3)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选择。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A. 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 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 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7.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 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 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 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查看答案

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

(2)猿则百叫无_______

(3)经纶世务者_______

(4)犹昏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小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无阙处_______

(2)湍绿潭_______

(3)至于夏水_______

(4)乘奔御风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