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_,是组诗_________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_________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_________特点。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5.填写。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____,后四句写____________

(3)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选择。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A. 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 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 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7.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 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 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 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1.《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以抒情为主 4.“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5.(1)观(2)实景虚景(3)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C 7.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要结合诗句内容,判断出自的作品,然后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据此即可完成填空。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根据“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意思“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可知这两句写出了海岛生机勃发的景象。 3.本题考查对乐府诗的了解。乐府诗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后来经历代演变,使乐府诗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称乐府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意思是: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所以“歌以咏志”揭示诗歌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风格、情感的鉴赏。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写出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故此不是“慷慨悲壮”,风格为:雄奇豪迈。 5.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观沧海”中的“观”字引领全文。这首诗歌前八句描写沧海景象,这是实景;后四句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这是虚景。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据此即可完成填空。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据此可知C项正确。 7.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诗的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所以D项说法有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

(2)猿则百叫无_______

(3)经纶世务者_______

(4)犹昏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小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无阙处_______

(2)湍绿潭_______

(3)至于夏水_______

(4)乘奔御风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牧人驱犊返,_____。(王绩《野望》)

(2)相顾无相识,____。(王绩《野望》)

(3)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月下飞天镜,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6)晓雾将歇,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8)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9)《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澄碧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

(10)落日受到诗人的青睐。王绩在《野望》用“____,____”写山中落日;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旅途落日。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C.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