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①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之属,皆②不私藏,与众共之,故③可同处。子果④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⑤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⑥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⑦暮,与老人同出。

(节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 ①谓:对……说②皆:都③故:所以④果:如果假若⑤授:给予⑥戒:告诫⑦迫:临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溪行

(2)芳草鲜美

(3)老人杨氏入山之大穴

(4)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2.选出“乃”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见渔人大惊

A.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奔倚其下

C. 当立者公子扶苏

D. 家祭无忘告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甲)文中桃花源的人为什么叹惋?(乙)文中“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5.说说(甲)(乙)两文中的隐居避世者们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1.(1) (沿着) (2) (鲜艳美丽) (3) (带领) (4) (带) 2.B 3.(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4.①为桃花源外的世事变迁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②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就不会安居乐业了。 5.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鲜美”是古今异义词,“鲜艳美丽”的意思;“缘”是古今异义词,“沿着”的意思。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本题例句中的“乃”意为“于是,就”。A项是“竟然”;B项是“于是,就”;C项是“表判断,是”;D项是“代词,你的”。据此,答案为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阡陌、交通、闻”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何世、乃、无论”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1)根据语境渔人回答了桃源人的问话,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知,这些桃源人与外界隔绝的时间久远,所以“叹惋”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桃源外面的朝代的变迁;一是桃源外面的人过关痛苦的生活。(2)从【乙】文中“穴中人”说的“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可以看出,“穴中人”的生活用品是共用的,“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表明“穴中人”的生活又是自给自足的。而“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那么这个地方就不会安居乐业了。所以“穴中人”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来此。据此理解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甲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乙文“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可以看出,两文中的隐居避世者们都过着与外界隔绝、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4)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对“酒”情有独钟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里有时光流逝的惆怅;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里有享受山水的乐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里有诗人的劝慰与勉励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德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B. 《故乡》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作者将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进行对比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民小市民的痛苦生活以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的艰辛选自《呐喊》

C.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游历

D.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查看答案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鹊跃 旋涡 殷红 汪洋大海 狼狈不堪

(2)糟蹋 腻烦 作梗 无关宏旨 融汇贯通

 

查看答案

①时间如同空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的世界永远是现在进行时。正在进行的时间,它是最有魅力的:如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走过,倩影迷人;如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闪烁,满屋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我的周围,我每时每刻都听见时间有条不紊的脚步声。从正在修建的道路和桥梁上,从正在一层层高的楼房里,从马路上少女跃动的发中,从街心花园老人然的微笑里,甚至从路边花草在阳光下舒展的枝叶间,我亲眼见证时间正在实施它改变世界的计划。

③婴儿的啼哭,孩童的明,中年人鬓边的白发,老年人额头的皱纹,都是时间的旋律。幼芽的萌发,花的绽放,落叶的飘动,早晨烂漫的云霞,黄昏迷人的夕照,都是时间的呼吸。

④面对时间,虽然有惊喜,也有无奈。成功者在时间的浪峰上喜庆时,时运不济的人正在时间的脚步声中叹息。

⑤珍惜时间就是爱生活,爱生命,爱人。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     (2)      (3)         (4)

3.第②④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第①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句子句式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