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这句话很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文章以记述为主,兼用多种...

请以“这句话很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文章以记述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2)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3)全文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这句话很温暖 生活中有许多温暖的话语,像一束束温暖的阳光,滋润着你我和他人的心。人生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你跌倒了,你失败了,总有一些话语在耳边给你鼓励,像阳光一样,融化你心中的坚冰,助你走完漫长的人生之路。 当你因为考试不如意,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心中万念俱灰之时,耳畔家长,同学的鼓励,是不是又激发了你的信心?温暖的话语“别怕,下次努力考好”,亲切的话语如同烈阳融雪,将你心中的烦恼一扫而光。给予了我们前进的动力,重拾生活的信心。 这句话很温暖,因为它让我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那些患了绝症,卧病在床的病人们,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时,耳边一句句亲切的关怀,给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心时,耳边一句句亲切的关怀,给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心。“马上就会好起来的,我们一直在你身旁”,那是亲人们给予他们最后的温暖,让他们坚强的活了下来。 这句话很温暖,因为它给了他们么活下去的动力。 职场失意,不得人心,那些四处奔波却得不到重视的人,在失意之时,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但总有一些温暖在他们耳边响起,“站起来,你还有前途”。这是对失败者的鼓励,这句温暖的话给了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关怀。 这句话很温暖,因为它给了失败者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大千世界,所有给了他们人美好的的话语,都很温暖。 这句话很温暖。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任何提示性的语段来帮我们打开思路,只有一个孤零零的题目,难度较大。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话”,一个是“温暖”。“这句话”指的是一句意义深刻的话,而不是一句泛泛而谈的话。“很温暖”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这句话体现了说话人的心,二是这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思想,这两个思路都可以。此题应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使用其它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夹叙夹议,或者先叙后议。因为题目里有“很温暖”这个关键词语,所以一定要写到人物的心理感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题(共7分)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

今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如图)、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

1.对这种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个字以内。(4分)

2.按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示例: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曹刿。

 

查看答案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14分)

顾晓蕊

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但是,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我的火气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

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

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看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觉得心里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一个周未,我到他家走访。一进门,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

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

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

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摘自《博爱》)

1.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4分)

2.文章第头疼的意思是                 ,李想让作者头疼的事情是指                                         (3分)

3.第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关于本文主旨点评的文字。(4分)

李想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形象,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导致      严重缺失,使他心理变得       ,而一旦这种缺失得到弥补,他便很快恢复儿童           的天性,就像花蕾得到阳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养,瞬间便可以绽放它美丽。文章启示我们:                                        

 

查看答案

向日葵

覃子豪

你是太阳

我是向日葵

每天每天迎接你

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追你

向露水消失的园中望你

傍微风初起的黄昏送你

你绚烂的花球

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

我戴上了诗人的月桂冠

胸中孕育着诗的种子

有不死的爱

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

叶子是一片片青色的云

花瓣是辐射的光芒

我成了地上的太阳

你别我而去时

最初

我低头沉思

继而

憔悴欲死

我知道

秋天到了

我金黄色的花瓣

会像头发一丝丝脱落

那时

为了你的记忆

我像要沥尽心血

剖开胸膛

一粒一粒地

撒下我不死的种子

向着将要复苏的大地

(摘自《向日葵》)

1.这首诗有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请完成下面对感情线索的填写。

快乐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 →深深的依恋→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两处使用了叠词,请细加揣摩,体会黑体的两处叠词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1)每天每天迎接你——读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一粒一粒地/撒下我不死的种子——读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这首诗很讲究炼字,如第二节的“追”“望”“送”三个字,就用得极为精当。请分析这三个字的妙处。

4.这首诗用第二人称,以____________的口吻向__________诉说,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有两句把向日葵与太阳互相比喻,请找出这两句诗,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互喻的诗句:

互喻的作用:

6.读懂了这首诗,我们可以进一步揣想:诗中的向日葵和太阳可以象征什么?以下有一个示例,请你再写一种不同的理解。

示例:向日葵可以象征一个拥有理想的热血男儿,太阳象征着他所追求的理想。

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月夜》刘方平)

(3)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4)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陆游)

(5)奉献是一种精神。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颂扬这种精神。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查看答案

鹦鹉救火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④,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⑤是山,禽兽善行⑥,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

①然尝侨居_________      ②虽乐不可久也,便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

②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3.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

4.读后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说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