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14分) 顾晓蕊 ①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14分)

顾晓蕊

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但是,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我的火气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

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

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看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觉得心里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一个周未,我到他家走访。一进门,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

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

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

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摘自《博爱》)

1.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4分)

2.文章第头疼的意思是                 ,李想让作者头疼的事情是指                                         (3分)

3.第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关于本文主旨点评的文字。(4分)

李想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形象,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导致      严重缺失,使他心理变得       ,而一旦这种缺失得到弥补,他便很快恢复儿童           的天性,就像花蕾得到阳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养,瞬间便可以绽放它美丽。文章启示我们:                                        

 

1.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昂着头(或倔),不让眼泪落下来;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不哭;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爱),终于掉下眼泪。 2.“头疼”:烦恼、苦恼; 头疼的事情:上课不认真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 3.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 心理:冷漠、倔强,对人不信任。 4.“父母关爱”(或“关爱”或“母爱”);“忧郁和漠然”(“漠然”给分,单写“忧郁”不给分);“活泼”(或“快乐”“阳光”“开朗”);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解析】 1.文章围绕标题展开叙述,因此根据文章叙述层次,概括与眼泪掉下来的过程,也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文章从“哭干眼泪”到“不落泪、不哭”到“终于掉下眼泪”,表现李想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2.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第一问结合上下文推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第二问是根据。关键词概括内容要点,把跟“头疼”有关的事件概括出来。 3.此题考查散文的描写方法。句子是人物动作神态细节描写。考生要指出描写的方法并结合文章分析动作产生的原因,从而探究人物的心理活动。 4.本文塑造了“留守儿童”李想的形象,透过他的心理和性格变化,揭示社会问题,给人们启示。文章主旨从人物形象出发,概括其性格和心理变化。启示要针对文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关注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变化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向日葵

覃子豪

你是太阳

我是向日葵

每天每天迎接你

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追你

向露水消失的园中望你

傍微风初起的黄昏送你

你绚烂的花球

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

我戴上了诗人的月桂冠

胸中孕育着诗的种子

有不死的爱

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

叶子是一片片青色的云

花瓣是辐射的光芒

我成了地上的太阳

你别我而去时

最初

我低头沉思

继而

憔悴欲死

我知道

秋天到了

我金黄色的花瓣

会像头发一丝丝脱落

那时

为了你的记忆

我像要沥尽心血

剖开胸膛

一粒一粒地

撒下我不死的种子

向着将要复苏的大地

(摘自《向日葵》)

1.这首诗有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请完成下面对感情线索的填写。

快乐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 →深深的依恋→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两处使用了叠词,请细加揣摩,体会黑体的两处叠词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1)每天每天迎接你——读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一粒一粒地/撒下我不死的种子——读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这首诗很讲究炼字,如第二节的“追”“望”“送”三个字,就用得极为精当。请分析这三个字的妙处。

4.这首诗用第二人称,以____________的口吻向__________诉说,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有两句把向日葵与太阳互相比喻,请找出这两句诗,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互喻的诗句:

互喻的作用:

6.读懂了这首诗,我们可以进一步揣想:诗中的向日葵和太阳可以象征什么?以下有一个示例,请你再写一种不同的理解。

示例:向日葵可以象征一个拥有理想的热血男儿,太阳象征着他所追求的理想。

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月夜》刘方平)

(3)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4)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陆游)

(5)奉献是一种精神。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颂扬这种精神。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查看答案

鹦鹉救火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④,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⑤是山,禽兽善行⑥,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

①然尝侨居_________      ②虽乐不可久也,便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

②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3.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

4.读后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说说。

 

查看答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 “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 “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 “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 “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 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 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 《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 《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 《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