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月夜》刘方平)

(3)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4)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陆游)

(5)奉献是一种精神。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颂扬这种精神。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1)童稚携壶浆 (2)虫声新透绿窗纱 (3)鸡声茅店月 (4)更著风和雨 (5)例: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携”“纱”“茅”“著”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鹦鹉救火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④,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⑤是山,禽兽善行⑥,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

①然尝侨居_________      ②虽乐不可久也,便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

②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3.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

4.读后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说说。

 

查看答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 “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 “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 “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 “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 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 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 《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 《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 《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C.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查看答案

从连贯的角度看,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__________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 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 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 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

D. 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