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向日葵 覃子豪 你是太阳 我是向日葵 每天每天迎接你 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追你 向露...

向日葵

覃子豪

你是太阳

我是向日葵

每天每天迎接你

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追你

向露水消失的园中望你

傍微风初起的黄昏送你

你绚烂的花球

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

我戴上了诗人的月桂冠

胸中孕育着诗的种子

有不死的爱

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

叶子是一片片青色的云

花瓣是辐射的光芒

我成了地上的太阳

你别我而去时

最初

我低头沉思

继而

憔悴欲死

我知道

秋天到了

我金黄色的花瓣

会像头发一丝丝脱落

那时

为了你的记忆

我像要沥尽心血

剖开胸膛

一粒一粒地

撒下我不死的种子

向着将要复苏的大地

(摘自《向日葵》)

1.这首诗有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请完成下面对感情线索的填写。

快乐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 →深深的依恋→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两处使用了叠词,请细加揣摩,体会黑体的两处叠词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1)每天每天迎接你——读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一粒一粒地/撒下我不死的种子——读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这首诗很讲究炼字,如第二节的“追”“望”“送”三个字,就用得极为精当。请分析这三个字的妙处。

4.这首诗用第二人称,以____________的口吻向__________诉说,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有两句把向日葵与太阳互相比喻,请找出这两句诗,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互喻的诗句:

互喻的作用:

6.读懂了这首诗,我们可以进一步揣想:诗中的向日葵和太阳可以象征什么?以下有一个示例,请你再写一种不同的理解。

示例:向日葵可以象征一个拥有理想的热血男儿,太阳象征着他所追求的理想。

你的理解:

 

1.真诚的感激热情的希望 2.(1)热切坚定(2)珍惜郑重 3.太阳没有出现,向日葵渴盼着太阳.用“追”;太阳出现在天空中.露水消失,向日葵朝着太阳.用“望”;太阳落山,向日葵转向即将落山的太阳,用“送”。这一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向日葵向着太阳的自然现象,又显得具有一种流动感,显得自然贴切。 4.向日葵太阳使情感表达更深切真挚,感人肺腑 5.(1)你绚烂的花球(2)我成了地上的太阳作用:用比喻形成回环,突出二者的形似,也表现出向日葵对太阳的热爱与崇拜、追求与效仿。 6.示例:向日葵可以象征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太阳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线索的分析,需要在整体把握诗歌,了解诗歌主旨的前提下作答。从“你绚烂的花球,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可以看出向日葵对太阳的感激;从“为了你的记忆,我像要沥尽心血,剖开胸膛,一粒一粒地撒下我不死的种子,向着将要复苏的大地”可以看出向日葵的希望。 2.此题考查学生对叠词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叠词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表现出更丰富的含义。“每天每天”强调了时间的连续性,应该读出深情,表达出作者坚定的态度;“一粒一粒”表现出向日葵对自己种子的珍惜,应该用严肃、庄重的语气来读。 3.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诗歌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这里连用了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向日葵随着太阳的位置而不停地转动身子,表现出向日葵对太阳的依恋,显得很有情趣。 4.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称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并且增强文章的抒情性。这首诗中向日葵以“我”的口吻向太阳倾诉它的向阳性、生长形态和从开花到结籽的过程,情感更真实,更让人感动。 5.此题考查学生对“互喻”手法作用的分析。甲乙两事物具有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你绚烂的花球”“我成了地上的太阳”运用了互喻。结合诗歌中太阳和向日葵形状和色彩的相似性可知,互喻既具有比喻的形象性,又具有回环所产生的回味无穷的特点,抒发了向日葵对太阳的依恋和热爱。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抓住向日葵和太阳形象上的特点,同时注意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立意要积极向上,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月夜》刘方平)

(3)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4)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陆游)

(5)奉献是一种精神。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颂扬这种精神。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查看答案

鹦鹉救火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④,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⑤是山,禽兽善行⑥,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

①然尝侨居_________      ②虽乐不可久也,便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

②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3.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

4.读后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说说。

 

查看答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 “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 “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 “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 “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 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 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 《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 《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 《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C.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