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现代文,回答相关问题。 花之笔记 张晓风 1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像百...

阅读现代文,回答相关问题。

花之笔记

张晓风

1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欢那些美得让人发愁的花,特别是开在春天的,花瓣儿菲薄菲薄,眼看着便要薄得没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

2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

3有种花,像夜来香,香得又野又蛮,的确是“花香欲破禅”的那种香法,含笑和白兰的香是荤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简直是一块明矾,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干净澄澈。

4栀子花和木本株兰的香总是在日暖风和的时候才香得出来,所以也特别让人着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5旅行美国,最喜欢的不是夏威夷,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剧场,不是高速公路或迪斯尼乐园,而是荒地上的野花。在阿利桑那,高爽的公路上车行几小时,路边全是迤逦的野花,黄粲粲的一径开向天涯,倒教人怀疑那边种的是一种叫做“野花”的农作物,野牛和印第安人像是随时会出现似的。

6多么豪华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盖公寓,不辟水田,千里万里的只交给野花去发展。在芝加哥,朋友驱车带我去他家,他看路,我看路上的东西。

7“那是什么花?”

8“不知道。”

9“那种鸟呢?”

10“不知道,我们家附近多的是。”

11他兴匆匆地告诉我,一个冬天他怎样被大雪所困,回不了家,在外面住了几天旅馆,又说西雅图怎样比纽约现有的摩天大楼都高一点。

12可是,我固执地想知道那种蓝紫色的、花瓣舒柔四伸如绢纱的小花。

13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

14一路东行,总看到那种容颜,终于,在波士顿,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蓝水手”,Blue Sailor。

15像一个年轻的男孩,一旦惊讶于一双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计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样,其实仍是一样,只是独坐黄昏时,让千丝万缕的意念找到一个虚无的、可供挂迹的枝柯罢了。

16知道你自己所爱的一种花,岁岁年年,在异国的蓝空下安然的开着,虽不相见,也有一份天涯相共的快乐。

17中学在南部念书,校园大,每个学生都分了一块地来种,那年我们种长豇豆。不知为什么,小小的田里竟长出了一朵小野菊——也许它的前身就跟豇豆的前身同在一片田野,收种子的时候又仍然混在一起,所以不经意时也就播在一起。也许是今春偶过的风,带来偶然的一抹色彩。

18后来,老师要我们拔野草,我拔了。

19“为什么不拔掉那棵草?”

20“它不是草,”我抗议,“它是一朵小野菊。”

21“拔掉,拔掉。”他竟动手拔掉了它,“你不知道什么叫草——不是你要种的东西就是草。”

22我是想种豇豆的吗?不,我并没有要种豇豆,我要种的只是生命。

23许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那丛被剥夺了生存权的小野菊。

24那花,而被种在菜圃里,或者真是不幸的。

25我讨厌一切的纸花、缎带花和塑胶花,总觉得那里面有一种越分,一种亵渎。

26还有一种“干花”,脱了水,苍黄古旧,是一种花中的木乃伊,永远不枯,但常年的放在案头,让人觉得疲倦不堪。不知为什么,因为它永远不死,反而让你觉得它似乎从来没有光灿生猛地活过。

27我爱花,也许不完全是爱花的本身,爱的是那份乍然相见的惊喜。

28有一次,去海边,心里准备好是要去看海的,海边有一座小岩岬,我们爬上去,希望可以看得更远,不料石缝里竟冷不防地冒出一丝百合花来,白喷喷的。

29整个事情差不多有点不讲理,来海边当然是要看海捡贝壳的,没有谁想看花,可是意外地遇上了花,不看也不忍心。

30自己没有工作进度表,也不管别人的旅游日程——那朵花的可爱全在它的不讲道理。

31我从来不能在花展中快乐,看到生命那么规矩地站在一列列的瓶瓶罐罐里,而且很合理地标上身价,就让我觉得丧气。

32听说有一种罐头花,开罐后几天一定开花,那种花我还没有的看已经先发腻了。

33生命不该充满神秘的未知吗?有大成大败、大悲大喜不是才有激荡的张力吗?文明取走了莳花者犯错误的权利,而使他的成功显得像一团干蜡般的无味。

34我所梦想的花是那种可以猛悍得在春天早晨把你大声喊醒的栀子,或是走过郊野时闹得人招架不住的油菜花,或是清明节逼得雨中行人连魂梦都走投无路的杏花,那些各式各流的日本花道纳不进去的,市价标不出来的,不肯许身就范于园艺杂志的那一种未经世故的花。

35让大地是众水浩森中浮出来的一项意外,让百花是莽莽大地上扬起来的一声吹呼!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5)-(12)节刻画友人的文字有何作用?

3.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1)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

(2)含笑和白兰的香是雾的,茉莉是素的。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花?

5.文章的(18)-(23)节与下面的衔接材料都是写花,表达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衔接)“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的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1.“蓝水手”:花瓣舒柔四伸如绢纱般美丽。小野菊:生命力旺盛却长错了地方,是不幸的。“干花”:苍黄古旧,没有生机。 2.将友人对花漠不关心的态度与“我”对花充满好奇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我”对花兴趣盎然。与文章开头直抒胸臆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相呼应。 3.(1)“不入流”本意指不着边际,不上档次。此处贬词褒用。表现了这种花的普通,常见。进一步突出了我对花执着的喜爱。(2)运用了通感的修辞,以视觉写嗅觉,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含笑和白兰花香的朦胧,茉莉花香的淡雅。 4.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特殊存在。花生命力旺盛,给人以美的享受,充满神秘的未知。花给人以乍然相见的惊喜。 5.文章着重表现了“小野菊”虽有旺盛的生命力,却因为“张错了地方”而被拔掉,它是不幸的。作者对其满是同情,由此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花,对“美”对生命力的追求;材料妹妹推“我”去看花,花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勾起了“我”的自责,同时也给予“我”活下去的信念。 【解析】 1.此题不难,只要仔细阅读文章,不难找到写了哪些花。先写在芝加哥路上看到的“黄粲粲的一径开向天涯”“蓝紫色的、花瓣舒柔四伸如绢纱的小花”——“蓝水手”;再写了在南部念书,校园里的“小野菊”,虽有旺盛的生命力,但还是被随意被剥夺了生存权;最后写了“干花”,脱了水,苍黄古旧。 2.考查对对比衬托写法的理解。当“我”看到“蓝水手”花时充满好奇,而友人“不知道”“不知道,我们家附近多的是”的回答,表现他的漠不关心,从而衬托出“我”对花的喜爱。 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既要理解字面的意义,又要理解隐含的意义。同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情感。“不入流”本意指不着边际,不上档次。此处贬词褒用。表现了这种花的普通,常见。进一步突出了我对花执着的喜爱。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这里把“含笑和白兰的香是雾的,茉莉是素的”以视觉写嗅觉,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含笑和白兰花香的朦胧,茉莉花香的淡雅。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围绕“喜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整理,“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我讨厌一切的纸花、缎带花和塑胶花,看出他喜欢有生命力、充满神秘的未知的花”“我爱花,也许不完全是爱花的本身,爱的是那份乍然相见的惊喜”。 5.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本文(18)-(23)段写的是自己种下的一朵小野菊,虽生命力顽强,因为长错了地方,被拔掉,“许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那丛被剥夺了生存权的小野菊”此句表现了作者的对野菊花的喜爱和同情。链接写妹妹推“我”去看花,这里是睹物思人,作者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开得烂漫”表现“我”充满了坚定的生活信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现代文,回答相关问题。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

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童年的“我”有什么特点?“我”为什么如此喜爱大花园?

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3.文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4.本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文中的萧红因是女孩儿,小时候不受家人的喜爱,遭到很多冷遇,外祖父是唯一疼爱她的人。请结合这一背景,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说一说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东坡与小妹、黄山谷论诗。妹曰:“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坡捻须云:“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妹颔首云:“佳矣,犹未也。”黄曰:“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妹颔首云:“佳矣,犹未也。”坡问:“然则妹将何说?”妹莞尔,轻云:“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二人扶掌称赞。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停顿。(停两处)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俄而雪骤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______

(3)未也______

(4)抚掌称______

3.试一试,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然则妹将何说?

4.细读甲乙两文,回答:(1)刻画两位才女时,其写作手法有何相同之处?(2)赏析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这句话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答钟弱翁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1)横野:辽阔的原野.(2)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内容。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走进课本,走向生活。

(1)请你仿照示例,为第二类课文写一个书签名。(要求:①书签与文章主题相符;②字数与示例中的书签名相等。)

示例:

第一类课文

《秋天的怀念》《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书签名

悠悠往事,记忆芳香

 

第二类课文

 

书签名

 

 

(2)课本中编者为我们推荐了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它的原名是?

(3)阅读《藤野先生》或《阿长与<山海经>》,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子罕》)

④《<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次北固山下》富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