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香椿的味道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香椿的味道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____、炸香椿、_____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1. 扒香椿 吃香椿 2.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3. 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4. 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5. 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6. 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解析】 1.本题考查写作思路的梳理与内容概括。解答此题按作者的叙述顺序找出事件,并用与示例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即可。文章以“香椿”为线索,从“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香椿芽的新鲜与美丽,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乙)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④,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⑤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⑥,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厓山:地名。 ③扞(hàn):保卫。 ④固:坚持。⑤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⑥捄:同“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富贵不能淫 

(2)丈夫之冠也

(3)与入厓山 

(4)乃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2.与甲文“往送之门”中“之”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之谓大丈夫

B. 左右命之

C. 辍耕之垄上

D. 水陆草木之花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4.你认为乙文中的文天祥符合甲文中“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节选)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诗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之一。

B. 开头两句,以问句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

C. “千古兴亡多少事”,写出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

D. “年少万兜鍪”运用比喻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写出年少的孙权统帅这些士兵,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2.阅读诗词,完成下面题目。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词包含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的强烈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千万颗黑夜星空的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 ① (A、suō  B、shā)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②chí(A、弛  B、驰)神往;我从不(A、顾影自怜   B、自命清高),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A、领悟   B、领略)。

⑴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⑵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我微睡时,千万颗黑夜星空的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一项(      )

A. “社稷”的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B. 古代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做“刎颈之交”。

C. “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D.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士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探花”、“榜眼”。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2)初为霖雨之操,______________。(《列子一则》)

(3)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满江红》)

(4)手把文书口称敕,______________。(《卖炭翁》)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6)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庄周《逍遥游》)

(7)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

(8)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破阵子》)

(9)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

(10)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