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一项( ) A. “社稷”的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一项(      )

A. “社稷”的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B. 古代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做“刎颈之交”。

C. “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D.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士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探花”、“榜眼”。

 

D 【解析】试题分析:D项文学常识错误。殿试的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2)初为霖雨之操,______________。(《列子一则》)

(3)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满江红》)

(4)手把文书口称敕,______________。(《卖炭翁》)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6)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庄周《逍遥游》)

(7)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

(8)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破阵子》)

(9)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

(10)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查看答案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人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教学相长”——《礼记》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午后的微风摇曳着树枝,树叶沙沙作响,风拂过我的脸庞,眼中又浮现出了毕老师那熟悉的笑颜,我的思绪渐渐飘远 …… 毕老师很亲切,浑身散发着成熟知识女性的魅力。……”

要求:①展开合理的联想或想象,将上面文段扩写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天生格调必有用

①每天听着高雅的音乐,读着最优秀的书,与一些最出色的朋友交游,谈吐优雅、情操高尚、品行高洁、胸襟开阔、目光如炬。人生最重要、最恒久的,是生命的格调,更可贵的是,这种格调一旦养成,就不会再失去,它融入生命中,成了一种秉性,一种韵味,一种内涵,一种气质。即使你的生命结束了,这种格调依然会在你的后代身上显现,成为一个家族的素养标签。

②常常想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农民起义领袖用权势与高贵并非天生,更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人同样可以通过打拼争取天下作为口号,号召穷苦百姓追随自己。这句话,体现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英雄气概,是大丈夫于天地之间成就伟业的豪气。一个人,内心具有了这种豪气,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行的脚步?

③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耳朵失聪之后,在寂静的世界里,创作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乐章。命运就是这样,在不屈不挠的强者面前,总会俯首称臣;而在自弃自馁的弱者面前,却总是趾高气扬。

④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财富的多少和职位的高低。因为不论拥有多少财富,迟早都会清零;不论到达了多高的职位,也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零点。没有什么比淡泊超然的心更能让人获得幸福。拥有了权力,到达了高位,就幸福了吗?不。头顶上高悬的利剑,难以填满的欲望,时刻都让你如履薄冰、胆战心惊。拥有了财富,家财万贯,你就幸福了吗?不。财富是世界上高速旋转的搅拌机,一刻也不会让你宁静下来,你再也没有时间享受宁静安逸的幸福了。世界上,只有那一刻淡泊超然的心,只有那一份超越功名利禄的境界,才具有伟大的力量,让你真正走进澄明的幸福之境。

⑤一直把清高作为自己的修为方向,但从不把清高作为自己的标签。因为在我看来,清高是一种骨子里的优雅,是自己心灵的洁净,更是一种生命深处的雍容。当你身处贫困的时候,位置卑微的时候,如果你依然有自己心灵的坚守,依然气若幽兰,依然心静如水,这是真正的清高,因为,这样的处境,会逼迫着大多数人失去底线。所以,我一直敬重那些居于山林而坚守着心灵高地的超脱之士,像魏晋时代的阮籍和嵇康。

⑥最可怜的人,不是缺少财富的人,更不是职位卑微的人,而是没有格调的人。格调是困境中的助力,是深夜里的火把,是寒冷中的炭火,是孤寂时的相伴。每一种格调,都会为你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因为格调,你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其实,培养格调并没有什么秘密,所有的机缘,都是因为你的自省。没有格调,再优秀的人,也会与你擦肩而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下列两句名言,哪句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4.有人说:阅读是提升人生格调的最佳途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李忠元

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家里的柿子树不算高,长势好的也就两人高,六棵树站成一排,好像一堵墙,成为小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着时间的变迁,柿子吸收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便慢慢地到了成熟期。刚到成熟期的柿子虽然也可以吃,但还没有熟透,有些涩口,口感相对有些逊色。如果心不急,可以等上一段时日,等柿子周身熟透,就到了吃柿子的大好时节。熟好的柿子口感面而甜,有点起沙,适合生吃。

童年时期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儿几个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母亲还将柿子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起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我感恩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柿子的未了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3日,有改动)

1.文章以“母爱浓浓柿子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2)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4.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5.为什么作者说,童年时期的柿子“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查看答案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小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tuí)    B. 自枉屈(wěi)    C. 夜(shù )    D. 庶竭钝(n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        

(2) 深入不_________

(3)攘除奸凶_______            

(4) 至于斟酌损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②③两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有何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