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李忠元 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李忠元

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家里的柿子树不算高,长势好的也就两人高,六棵树站成一排,好像一堵墙,成为小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着时间的变迁,柿子吸收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便慢慢地到了成熟期。刚到成熟期的柿子虽然也可以吃,但还没有熟透,有些涩口,口感相对有些逊色。如果心不急,可以等上一段时日,等柿子周身熟透,就到了吃柿子的大好时节。熟好的柿子口感面而甜,有点起沙,适合生吃。

童年时期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儿几个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母亲还将柿子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起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我感恩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柿子的未了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3日,有改动)

1.文章以“母爱浓浓柿子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2)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4.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5.为什么作者说,童年时期的柿子“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1.①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②文题优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③形象地赞颂了浓浓的母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1)对报纸上的字,虽然不全认识,但能顺着读下去。 (2)母亲变着花样做的柿子美食,尽最大能力让我们吃得饱、吃得好。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澄澄的柿子喻作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的星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柿子的情状,表达了“我”对柿子的喜爱之情。 4.内容上:赞美母爱,升华主旨;结构上:照应文题,收束全文。 5.童年时,柿子作为母亲的奖品,激励“我们”读书认字,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柿子营养丰富,甜腻可口,伴随“我”度过了童年那段难忘的岁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母爱浓浓柿子香”的作用:(1)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2)文题优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形象地赞颂了浓浓的母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4)吸引读者、新颖。 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1)磕磕绊绊:形容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这里指对报纸上的字,虽然不全认识,但能顺着读下去。(2)花样翻新:指独出心裁,创造新花样。写出了母亲变着花样做的柿子美食,尽最大能力让我们吃得饱、吃得好。 3.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恍惚之中灿若星辰”可以看出,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本体“黄澄澄的柿子”,喻体“星辰”。然后从生动形象的角度,写出作用和表达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小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tuí)    B. 自枉屈(wěi)    C. 夜(shù )    D. 庶竭钝(n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        

(2) 深入不_________

(3)攘除奸凶_______            

(4) 至于斟酌损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②③两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有何目的?

 

查看答案

古诗词阅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首联中的“_______ ”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状况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

2.请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⑤赵翼在《论诗》中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用《论语•子罕》中的句子填写)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希望中学响应市教育局号召,举行了“书香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希望中学语文教研组向全校师生发出的“阅读经典”活动倡议书,其中有一处格式错误; ①②句话是病句。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关于“阅读经典”活动的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①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②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语文教研组向全校师生发出“阅读经典”活动的倡议:

1要崇尚读书。

2要品读经典。

3要博览群书。

4读书以致用。

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诵活动主题:阅读伴我同行,让书香溢满校园;经典助我成长,让生命闪烁亮彩。

                                                    希望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8年4月28日

修改意见:

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表格是对希望中学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读书现状的调查情况。请指出对表格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_____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1.每天每人可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2.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7.8%

15.6%

31.2%

3.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阅读方式

40.6%

30.6%

20.6%

 

A.随着年级增长,每日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

B.经典书籍阅读中随年级增长所占比重成倍增加。

C.电子阅读随年级的增长呈10%的比例逐层递减。

D.随着年级增长,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提高。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故乡》,我认识了尖酸刻薄、凶悍泼辣的杨二嫂;读《蒲柳人家》,我认识了性格豪爽、刚直不阿的“一丈青大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