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说明文《微信》,完成后面小题 ①如今的生活节奏过快,大家总想抓住那么点缝隙时...

阅读说明文《微信》,完成后面小题

①如今的生活节奏过快,大家总想抓住那么点缝隙时间,躲在一个角落里,开始摆弄手机。对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而言,不知何时流传了一句“今天你微信了吗?”这样的潮句。玩微信成了一种时尚便捷的生活方式,一位网友称用微信发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都很方便,只需要消耗一些上网流量。他吃饭时、睡觉前很喜欢“刷”微信,能随时随地和朋友们聊天,又能关注自己需要的任何资讯。

②微信是一款以智能手机终端为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正处于互联网的第三个高速发展阶段——即时网络时代,微信具有“语音短信”“免费”“移动”“便捷”等特点,备受市场热捧,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③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微信用户的重要来源是网民,而我国网民数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网络使用时间延长。即时网络时代,用户不再受时同、空间的限制,大大延长了网络使用时间。网民数量的增长,体现出微信潜在市场的广阔;网民在线对间的延长,表明潜在用户消费能力的增强。

④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微信涉及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好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等方式。好友间传播,是指通过微信互相添加为好友的用户之间点对点的双向传播。一般而言,数量仅限几百人。朋友圈传播,是指微信用户在增加了朋友圈插件后,可通过手机接收到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动态,也可通过手机拍照发送到朋友圈。传播范围跟自己的好友数量相关。信息接收,是指微信用户作为信息接收端,可以在安装有关插件的前提下,接收来自腾讯网站推送的新闻广播、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来自腾讯微博更新的信息,并向自已的好友转发。但是,腾讯系统在传播信息上有所限制,每天只发送两条新闻。

⑤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这一点决定了微信在产品功能上也做出了限制信息分享的功能限制,导致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较弱。第一,限制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微信信息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传受双方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微信目前没有设置向圈外转发的功能,因而无法形成微博式长链条的多级传播,难以形成圈子与圈子之间的传播。第二,降低信息积累,增加信息溯源难度。微信以聊天为主。积累信息的深度不如微博。相比微博而言,微信无法对信息进行搜索和量化分析。第三,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微信也注重了私密性,设计上更尊重个人意志。例如微信上QQ空间及腾讯微博的分享按钮都是默认关闭的,朋友圈的照片没有分享的功能等。

1.微信为什么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2.选文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有人认为,微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有人认为微信让人们失去了面对面的交流能力。褒贬不一,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做为中学生的你应该如何对待微信。

 

1.微信能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具有“语音短信”“免费”“移动”“便捷”等特点,备受市场热捧。(意对即可) 2.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信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的特点。 4.不能去掉,“一般而言”是指一般情况下,说明好友传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仅限几百人,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意思过于绝对,这与事实不相符,所以不能删去。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材料要点的概括。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即可。可提取第2段的“微信是一款以智能手机终端为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正处于互联网的第三个高速发展阶段——即时网络时代,微信具有‘语音短信’‘免费’‘移动’‘便捷’等特点,备受市场热捧,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微信涉及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好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等方式……”明显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的说明了事理。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4.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一般而言”,说明好友传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仅限几百人,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5.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生活来谈依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木玲的《男儿有泪》,完成后面小题。

①邻居田四毛比我大一个月,常常哭。我嫌他。我妈说按礼节我得叫他“四哥”。嘁!哭鼻子的怎配当“哥”?免礼了。

②我们村有个孩子叫张小挂,这个囫囵小子邪得很。一场春雨过后,无数的蜗牛从湿漉漉的草丛里逃命似地往路上爬。张小挂疯子似的狂跳,每一脚下去,“吧唧”,一片蜗牛遭殃。田四毛看着殒命的蜗牛哭。张小挂则更兴奋,跳得更来劲。田四毛突然猛地扑向张小挂。我们都以为他要拼命,谁知他蹲下来抱着张小挂的双腿继续哭。田四毛因此得了个外号叫“林黛玉”,哭是他的杀手锏。

③有一回村长娘在杀山鸡。山鸡是刚套得的,胸脯上的锦毛闪着光泽,翎羽高扬,特漂亮。等村长娘一声号令我们随时准备扑上去拔鸡毛,我看中了脖子上的一簇红绿蓝黑相间的锦毛,光滑闪亮,像缎子一样。

④“林黛玉”把我们往后推,说你们别拔它,疼。说着就哭了。我们不理他。“林黛玉”说,你们敢拔,我就不跟你们玩了。这句话像空气一样刚飘过,村长娘说,拔吧。我立刻飞速跑——鸡毛没拔着,我被“林黛玉”拉住了。等我摆脱了“林黛玉”,山鸡已经被割了脖子,脖子上的那簇锦毛被鸡血染脏了。

⑤后来,我足足有一个月没有理“林黛玉”。我妈说我,你田阿姨孤儿寡母不容易,别像其他孩子那样欺负四毛。田四毛本来有三个哥哥,都夭折了。

⑥就这样哭哭啼啼长大后的田四毛娶了一个漂亮媳妇。我开玩笑说,结婚后可不能哭了啊。四嫂笑得花枝乱颤,说他再敢哭,她有大剂量药包治他。确实该有人下狠招管管田四毛了,一个大男人被人叫作“林黛玉”,多寒碜!

⑦四嫂捡了一条流浪狗,皮包骨头似的,还特别脏。田四毛见了,急忙去宠物市场买狗窝狗粮,跟养了贵宾犬似的。他给流浪狗洗澡擦虫药时摸到了骨头,心疼得直掉泪,发誓要给它真正的幸福。他给流浪狗起了个名字叫“金鱼”,因为金鱼娇贵。他张口闭口都是“我们家金鱼”,听的人思维不断在金鱼和狗两者中切换,别扭死了!

⑧有一天,我在巷子口遇见了田四毛。他满脸悲戚地说,你四嫂病了。天!这年头最怕这句台词配这样的表情。我一时呆了,不知怎么安慰他。他接着说,急性阑尾炎,开刀了,我回来给她做吃的。切!阑尾炎算个啥嘛?

⑨没过多久,田四毛的外婆哮喘病犯了,很严重,家里人排班轮值照顾。几天不见,田四毛形象突变,胡子邋遢,眼圈乌青乌青的。一问才知道,陪夜全被他包了。我问,为什么啊?四嫂说,你四哥自己愿意的,是想趁外婆在世时多尽点心。

⑩以前我总觉得常常抹眼泪的男人压根不算一个man(男人,男子汉),但那么多年看过来,田四毛这个男人真不算差。我决定从这一天开始正式给田四毛一个新称呼,四哥!

1.文中写田四毛的多次哭,原因分别是什么?

2.作者写田四毛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3.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说说四毛是怎样的一个人?

4.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说说结尾一段的好处。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及①之而后知,履②之而后艰,乌有③不行而能知者乎?披④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⑤;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⑥之一瞥;疏八珍之谱⑦以为知味,不如庖丁⑧之一啜。

(选自魏源《默觚·学篇二》)

注释:①及:接触。②履:实地。 艰:艰难。③乌有:哪有。④披:翻阅。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在我国一般指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⑤一足:走一步。沧溟:沧海。⑥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⑦疏八珍之谱: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⑧庖丁:厨师。一啜(chuò):尝一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以为_________

②不如樵夫一足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然后知困

B. 其/此之谓乎

C. 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

D. 不如庖丁/之一啜。

3.翻译下列句子。

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之外,甲文还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乙文还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各用一个字概括)

5.甲乙两文的中心意思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唐诗《使至塞上》,完成后面小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___________的塞外风光。

2.请你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说说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问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A.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B.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释观点)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有木有”“也是蛮拼的”“有钱就这么任性”“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等;另一方面,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对待这个问题班上同学形成正反两方截然不同的看法。下方是正方观点与主辩发言,你作为反方主辩请阐释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

正方:我赞成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于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探究)在一次《我爱班集体》的班会活动课上,有不少同学迟到。班主任老师说:“迟到了的同学站起来!”有六七位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老师又说:“迟到过的同学也站起来!”这时,又有十来个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说:“好了,请坐下。我再请迟到着的同学站起来!”结果,教室里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反而响起一阵笑声。

同样的一句话,好像只改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字,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请你探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柯蓝告诉同桌,她和最要好的朋友廖淼吵架了,心理很不舒服,想去主动和解,又怕没面子,左思右想不知该怎么办?假如你是柯蓝的同桌,你会怎样设身处地地劝说她主动去和朋友和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