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活 着 余 华 ①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活 着

余 华

①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②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③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④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⑤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⑥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⑦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⑧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⑨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⑩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⑾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⑿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⒀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⒁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⒂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⒃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⒄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⒅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⒆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⒇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21)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3.第⑩—⒀节写“那人”和“旁边的人”的表现,有何用意?

4.结合文章,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老迈年高;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善良,乐观,安然从容地活着,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2.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人与牛相依为命的亲密,表现了老人的孤独及对亲情的渴望。 3.通过对“那人”、“旁边的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出在常人眼里这桩买卖的不合算以及老人行为的不合情理,侧面烘托出老人的善良。 4.“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艰难的生存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形象生动,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老人是一个善良,乐观,安然从容的人。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这里题目要求从写法入手分析。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3.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所要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通过对“那人”、“旁边的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出在常人眼里这桩买卖的不合算以及老人行为的不合情理,侧面烘托出老人的善良。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然后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去选择判断即可。“活着”在本文概括了老人的生存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结尾可以看出,作者还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论真性情

周国平

①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②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④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⑤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2.简要论述本文的论证层次。

3.一个人出于利益做事情,会有怎样的后果?

4.第④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联系全文,说说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生活的有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

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之?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解释加点词语。

若潜以来_____________   师以袭远_____________   文王之所风雨也____________   不可_____________

2.断句

入 险 而 脱 又 不 能 谋 能 无 败 乎

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潜师以来             止印三二本

B. 行千里,其谁不知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 公使之曰             太守

D. 怀乡,忧谗畏讥     若潜师以来,可得也。

4.翻译: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5.根据选文内容,具体分析秦穆公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颔联中的“溅”“惊”两个字。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说保尔他们为什么要筑路?筑路者面临哪些困难?

(2)阅读《水浒传》,简述“私放晁盖”的情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jī            的楚辞;李白气慨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于人类文明以尊严与高贵。这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                      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xī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划波浪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

(3)仿照画横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