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

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之?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解释加点词语。

若潜以来_____________   师以袭远_____________   文王之所风雨也____________   不可_____________

2.断句

入 险 而 脱 又 不 能 谋 能 无 败 乎

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潜师以来             止印三二本

B. 行千里,其谁不知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 公使之曰             太守

D. 怀乡,忧谗畏讥     若潜师以来,可得也。

4.翻译: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5.根据选文内容,具体分析秦穆公的性格特点。

 

1.派遣军队使……劳累通“避”,躲避希望 2.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3.A 4.(1)军队劳累,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对此有了防备,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2)攻打郑国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 5.刚愎自用,不听蹇叔的劝告;轻慢无礼,对蹇叔言辞无状。 【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时期 参考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辟:通“避”,躲避。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进入到险境之地,纪律还不严明,又没有谋划策略的对策,打仗的时候能不败吗?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如果”。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况且/因为;将近。C:对……说/是。D:国都/国家。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克:战胜。还:回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颔联中的“溅”“惊”两个字。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说保尔他们为什么要筑路?筑路者面临哪些困难?

(2)阅读《水浒传》,简述“私放晁盖”的情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jī            的楚辞;李白气慨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于人类文明以尊严与高贵。这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                      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xī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划波浪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

(3)仿照画横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情节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保尔在神父家里等着补考的时候,把一小撮烟末儿撒在神父厨房里预备做复活节面包的面团上。

B. 阿寥沙三岁患霍乱,他父亲马克西姆看护他,不幸染病身亡,他只好随母亲回到外祖父家。

C. 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鲨鱼,但这鱼实在太大,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马林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D. 鲁滨逊在海边解救了一位遭哗变、被流放的船长,并帮助他夺回大船,船长为了报答他就把他送回了英国。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B. 夏洛蒂•勃朗特并没有把简•爱刻画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弱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勇敢地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作斗争的女性。

C.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等危害社会。

D.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的突出成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