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大雁队伍纪律严明,他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阵”。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称为“头雁”。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雁群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有大雁掉队落单,失去团队的保护,孤雁的存活率就很低了。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注]漫画标题为“雁殉侣”,画中文字为: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驱除不祥。一雄雁触烟而下。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圣师录》)

(选自《护生画集》,丰子恺画,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材料三】

大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

(1)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

“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大雁成了信使的代词。于是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诗人急盼友人音讯,借问“鸿雁几时到”,实则表达了对友人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则巧妙化用典故,抒写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婉曲而绵长。

(2)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礼记·月会》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温庭筠《苏武庙》中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一幅典型的望雁思归图。又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远离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归雁,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3)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

天高云淡,雁排长空,确是一种极致的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多么壮阔的境界,多么豪迈的气概。李白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受到黑暗污浊环境的压抑,时刻向往着广阔自由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一振,顿感心境契合的舒畅。当然,这种写雁阵的乐景乐情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多见。

(选自《中学语文》,雷冬梅,2003年第15期,有删改)

1.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对说明大雁的特点起什么作用?

2.下列诗句借雁抒发了不同的情感,请将其归入材料三对应的小标题中。(只填序号)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应归入小标题______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应归入小标题_____

3.大雁身上有哪些值得称颂的美好特质?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出其中的三点。

4.仿照材料三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下面诗歌借孤雁抒发的感情。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是作比较/举例子,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的原理,便于读者理解。(意近即可) 2.(1)(2) 3.①从大雁的成群列队地迁徙,可以看出它们的“纪律严明/互相帮助/团结合作”;②从大雁殉情,不独活,可以看出它们的“重情/重义”;③从大雁总是准时往返,可以看出他们的“守时/守信”。 4.示例:写孤雁离群(悲鸣),叹孤独之情(前途茫茫) 【解析】 1.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画线句子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的原理,这是运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文章通俗易懂。 2.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所给出的诗词的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分析给出的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的是游子的思乡之情,与(1)段的“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相对应;“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表现的是戍边将士思归与建功立业的矛盾的心理,与“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相对应。据此即可解答。 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从材料一中所写的大雁成群列队地迁徙,可以看出它们的“纪律严明”;从材料二中大雁的殉情,不独活,可以看出它们的“重情、重义”;从材料三中大雁总是准时往返,可以看出他们的“守时、守信”。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悲中有壮。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根据以上分析,仿照“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的形式可拟写标题为:写孤雁离群,叹孤独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注释】①帖帖:安静的样子。②残灭:毁灭。③豫:通“与”,参与。④易与:如同说容易对付。⑤经义目: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⑥汗漫:这里指文字洋洋洒洒。⑦梨洲先生: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皆______      (2)俄顷而______     (3)于书无所不读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先 生 窥 视 架 上 有 明 史 料 数 十 册 读 之 甚 喜 数 日 而 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记叙了万斯同的早年故事,一个顽劣的少年转变为一个喜读书、多读书、善读书的少年才俊。

B. 选文先写父兄对万斯同的轻视、嘲笑,再写父兄对他才华的吃惊、重视,前后对比,收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C.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一句,描写了伯兄的神态、动作,从侧面表现了万斯同“应试”所展现的才华。

D. “几失吾弟”“几失吾子”两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弟弟(儿子)差点失去生命,为此而伤心难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掀起了全民“诗词热”,网友纷纷发表看法。

【乐呵铺子】:节目中诗词大多耳熟能详,很多就是中小学的课文,让人觉得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一点也不生僻。节目组也针对不同的歌手、不同的人物故事去找与之相适合的诗词。

【灯火阑珊】:节目注重经典性与时尚性结合,时尚性就是当下的音乐。主创人员在为传统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不是沿用,而是创造,这样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

【飞龙】:被邀请的传唱人不一定是大腕,但一定是适合这个舞台的人,他的身上一定与古诗词有着一段故事。现实中有很多普通人都在做着与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有关的事。

【ak47】:不论是文章诗词还是歌曲,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精致细腻的技巧,而是其背后蕴藏的真情实感。

1.根据前三个网友评论,简要概括出《经典咏流传》节目的三大特点。

①选材避免生僻,耳熟能详;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从下面课文中选择一篇作简要分析,来印证网友【ak47】的观点。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垂髫”代指童年;我们常说的“豆蔻年华”指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

B.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社,土地神;社戏,是旧时某些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的戏。

C. 风骚,原指屈原的《离骚》,后把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把诗人叫“骚人”。“迁客骚人”则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D. 古人将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即汉水的南面。

 

查看答案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7)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9)自古多情伤离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李白依依惜别的深情;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类似的表达。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 和xù______   (2) 震hàn______   (3)默____  (4)  心如意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