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注释】①帖帖:安静的样子。②残灭:毁灭。③豫:通“与”,参与。④易与:如同说容易对付。⑤经义目: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⑥汗漫:这里指文字洋洋洒洒。⑦梨洲先生: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皆______      (2)俄顷而______     (3)于书无所不读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先 生 窥 视 架 上 有 明 史 料 数 十 册 读 之 甚 喜 数 日 而 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记叙了万斯同的早年故事,一个顽劣的少年转变为一个喜读书、多读书、善读书的少年才俊。

B. 选文先写父兄对万斯同的轻视、嘲笑,再写父兄对他才华的吃惊、重视,前后对比,收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C.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一句,描写了伯兄的神态、动作,从侧面表现了万斯同“应试”所展现的才华。

D. “几失吾弟”“几失吾子”两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弟弟(儿子)差点失去生命,为此而伤心难过。”

 

1.(1)(把书) 读完(2)完成、成功(3)所以 2.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 3.他的父亲(户部郎万泰)想着把他寄养到寺庙里去,不久,因为他的顽劣,就把他关进一个空房间里。 4.D 【解析】选自《碑传集》 作者:钱仪吉 年代:清 参考译文: 贞文先生叫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是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年少时不恭顺,不肯温顺服帖地随从兄长,所经过的地方多遭毁坏,几位兄长也就不重视他。他的父亲想着把他寄托到寺庙里去,不久,因为他的顽劣,就把他关进一个空房间里。贞文先生看到书架上有几十册明代的历史资料,非常高兴地读着,几天就把它读完了;又看见有关经学之类的书籍,都全部读完。从关闭的房间出来后,于是就常常跟随几个哥哥后面,听他们谈论。有一天,大哥要检查功课,先生也想参加,大哥笑着说“你懂什么呢?”先生回答说“看几位哥哥所要达到的程度,也是很容易的吧。”大哥突然听到这样的话,感到很惊讶,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将要来考考你。”于是就拿经义类的题目测试他,洋洋洒洒,上千文字,一会儿就完成了。他的大哥非常惊讶,拿着文章流下眼泪,把这情况报告了父亲说:“差点儿失掉了一个弟弟。”万泰也很惊愕地说“差点失去了一个儿子。”当天,才给先生穿上新衣新鞋,送到学校读书。过了一年,又送到黄宗羲先生那学习,又被安排在老师讲学的讲席之旁。贞文先生读书一目五行,读书的速度就如同挖掘了海堤的海水涌入那样。但还是坚守古代儒者的告诫,认为没有益处的书不必读,没有益处的文章不必写,所以对书没有不读的,但记住的只是大的方面。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尽(完)、就(完成、成功)、故(所以)”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贞文先生看到书架上有几十册明代的历史资料,非常高兴地读着,几天就把它读完了”来划分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之”,代词,他;“已而”,不久;“以”,因为;“顽”,顽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掀起了全民“诗词热”,网友纷纷发表看法。

【乐呵铺子】:节目中诗词大多耳熟能详,很多就是中小学的课文,让人觉得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一点也不生僻。节目组也针对不同的歌手、不同的人物故事去找与之相适合的诗词。

【灯火阑珊】:节目注重经典性与时尚性结合,时尚性就是当下的音乐。主创人员在为传统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不是沿用,而是创造,这样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

【飞龙】:被邀请的传唱人不一定是大腕,但一定是适合这个舞台的人,他的身上一定与古诗词有着一段故事。现实中有很多普通人都在做着与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有关的事。

【ak47】:不论是文章诗词还是歌曲,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精致细腻的技巧,而是其背后蕴藏的真情实感。

1.根据前三个网友评论,简要概括出《经典咏流传》节目的三大特点。

①选材避免生僻,耳熟能详;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从下面课文中选择一篇作简要分析,来印证网友【ak47】的观点。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垂髫”代指童年;我们常说的“豆蔻年华”指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

B.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社,土地神;社戏,是旧时某些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的戏。

C. 风骚,原指屈原的《离骚》,后把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把诗人叫“骚人”。“迁客骚人”则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D. 古人将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即汉水的南面。

 

查看答案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7)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9)自古多情伤离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李白依依惜别的深情;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类似的表达。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 和xù______   (2) 震hàn______   (3)默____  (4)  心如意______

 

查看答案

请在横线上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句子。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