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代专事画竹者不乏其人。清代画家郑板桥把竹...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代专事画竹者不乏其人。清代画家郑板桥把竹子画得清新隽秀、独具一格,因此广为人知。历经40载春秋,郑板桥“日间挥写夜间思”,在熟谙各类竹子的外表形态、独特风姿之后,不惜“冗繁削尽留清瘦”,逐步达到了画筋、画骨、画精神的境界。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他将画竹的真谛总结为“画到生时是熟时”。

②“画到熟时”不难理解。经过艰苦磨炼,取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步,画技就能日臻纯熟。何谓“生”呢?生者,新也。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在熟的基础上再度探索、更上层楼,又会觉得有一些东西还未认识到位,还是生的。画竹如此,对于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知识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由生到熟,变熟为生,再化生为熟,就不难在生与熟的演进中,实现认知的螺旋上升。

③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满足于熟、止步于熟,却未必能生出巧来。明朝张溥,每读书必亲自抄写,抄完诵熟就烧掉,然后再抄再读,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因此留下“七录七焚”的佳话。有的人慕其声名、学其方法,却只见其熟、不见其巧,结果收效甚微。其实,如果只在旧的认识水平上原地踏步、徘徊往复,不潜心去分析新矛盾、探寻新路径,势必会感到无新可创、无巧可生。也许正因为这个缘由,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观察到X射线却视而不见,与伟大成就擦肩而过;日本科学家古在由直遇见了青霉素却疏于研究,与历史性功勋失之交臂。

④有人感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或许,这只是缘于感觉钝化、视线虚化、内心沙化,想象、灵感、激情便随之渐渐枯萎。如此一来,“熟视无睹”便在意料之中了。而自觉将对象陌生化,往往是自我超越、自我突破的开始。让模糊的眼眸重新清亮、让麻木的触觉再度敏感,重新审视那些本已熟悉的事物,也许,新的风景就会呈现于不经意之间。

⑤韩愈和贾岛关于“推敲”的轶事,早已成为文坛典故,似乎再没什么特别的文章可做。美学家朱光潜经过再“推敲”,却提出了新见【解析】
断定该用“推”或“敲”的前提,首先要弄清庙里有几个和尚;倘若只有孤僧步月归寺,这门当然是他自己掩的了,若敲,反倒显得做作。事实上,发扬领异标新的创造精神,大胆设问、勇于质疑,善于从熟悉的事物中理出生疏的因素,有助于揭示新的规律,开掘新的工作面。

⑥“画到生时是熟时”,其实可以推而广之。现实中,积分制不是新事物,但有些地区用积分制推动公共服务同城共享,令人眼前一亮;“悬崖村”脱贫难,有的地方反弹琵琶,开农家乐吸引游客,打造扶贫飞索……类似的微创新,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务实管用的方案。这也启示人们: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创新的空间,而是缺少创新的耐心与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再熟悉的路途也会有不一样的风光。

1.本文讲述郑板桥画竹真谛的意图是什么?

2.文章第③段说有的人慕张溥声名“学其方法”但“结果收效甚微”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全文,为第⑦段横线上补充相关语句,使之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1.引出对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的议论。 2.因为只在旧的认识水平上原地踏步、徘徊往复,不潜心去分析新矛盾、探寻新路径。 3.紧扣“潜心分析”“好奇(质疑、设问、审视)”“创新”这三个要点组织语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后分论点。表述格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同时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第一段讲述郑板桥画竹真谛,引出下文对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的论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结合第三段中“其实,如果只在旧的认识水平上原地踏步、徘徊往复,不潜心去分析新矛盾、探寻新路径,势必会感到无新可创、无巧可生”一段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和空白处前后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前文从“潜心分析”“好奇”“创新”三个角度来分析论述,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根据后一句“再熟悉的路途也会有不一样的风光”的内容,应该补写摒弃与这三种品质相反的内容,如“摒弃浮躁态度,葆有好奇之心,点燃创新热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向暖而生,向心而栖》,完成下列小题。

向暖而生,向心而栖

米丽宏

①北方的伏天,阳光猛烈,如烤如炙,雨也急骤,一下起来就瓢泼倾盆。伏天的光阴也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枕头上已洒满米白的天光,晚上八点,天色还不肯退去。这么长的日脚,连花儿都开累了吧?

②在这种天气里开得起劲儿的花有两种,水上的荷花和陆上的葵花。荷花如翩翩仙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痴心女侠,在山坡高地仰着笑脸,乐呵呵地守望着。小时候,我总觉得葵花是一种很傻的花,在那么酷烈的阳光下,还傻呵呵地仰着脸追着太阳跑,不怕灼伤自己吗?它的脾气还挺犟。有一次,我踮着脚尖拽它的花盘,它暂时把头低了一低,我的手一松,那花盘又弹了上去,一副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眼里只有太阳。

③后来,我留心观察它。丝绸一样的花瓣不仅没被灼伤,还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么酷烈的阳光,对它而言却宛如琼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许是因为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④小时候,三伏天放暑假,我们小孩子可舍不得在家里避暑。田间、山林全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园。在野外玩耍的间隙,声喧渐渐平息,山林的寂静让我们有了短暂的沉默。沉默中,我们望向山脚下的葵花地,唯有它们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万绿丛中夹杂着它们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单调色彩一下子调匀了。

⑤再大一些的时候,我看过一次月下的葵花。它们齐齐低着头,好似在看脚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体察月光是怎样充盈了露珠的梦境,它们那样温顺、安然、娴静。然而,___________它们用早晨新鲜的阳光洗漱,用露珠抹脸,如果有小风溜溜地吹过,葵花就轻轻咳嗽,像是为了清理掉身体里的残梦。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全身心的热情,让水分瞬间充盈了枝干、茎叶,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⑥看到葵花,我才相信这世间是有着虔诚和专注这两种正能量的。葵花将这两种力量汇聚在自己身上,然后全部寄托给太阳,一种叫作信仰的东西,带它们去往诗和远方。诗是高贵、纯粹的,远方是豁达、悠远的。因为信仰,葵花不萎靡,不颓废,时刻昂扬,时刻虔敬。它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去迎接最暴烈的阳光,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⑦也许在我们认为炎阳下的暴烤苦不堪言时,葵花却很享受,很过瘾。它们每吸收一寸日光,生命就比上一刻又精彩了一些,饱满了一些。所以,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炎阳,而是凭借一种坚定的支撑,将生命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选文有删改)

1.梳理文中“我”对“葵花向太阳”这一行为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

文中“葵花向太阳”的行为

“我”的认识

_______

觉得葵花很傻

葵花吸收酷烈的阳光,将其当作琼浆

________

________

震撼于葵花对太阳的激情

葵花被叫醒,向着太阳问好

相信太阳给了葵花虔诚和专注

 

 

2.结合上下文内容,为第⑤段横线处选填句子,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甲】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瞬间叫醒,它们齐整整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老师好!”

【乙】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轻轻的呼唤声叫醒,它们不经意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优雅的淑女见到长辈一样,悄声细语地问候“您好!”

答:选择________理由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中“坚定的支撑”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完全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它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纯电动汽车行驶时不产生排气污染,本质上是一种零排放汽车,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十分有益。另外,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比较低。按比亚迪F3e纯电动车公布的数据,百公里行驶耗电12度,依照0.5元的电价算,百公里使用成本才6元;而其原形车F3汽油车百公里耗油7.6升,按目前6.2元的油价,成本是46.5元。同时,电动汽车比同类燃油车辆噪声也低5分贝以上。然而现行的纯电动汽车电池续航里程短,充电耗时较长。消费者对现有电池技术的可靠性和成本顾虑重重,担心电池频繁充电、使用时间长导致续航里程、电池寿命缩减,电池更换、维修成本高等问题。

从广义上说,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拥有至少两种动力源,使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动力源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动力的车辆,也叫复合动力汽车。但是,在现今的实际生活中,混合动力汽车多半是指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混合使用热能和电力两套动力系统的汽车。使用的内燃机既有柴油机又有汽油机,因此可以使用传统汽油或者柴油,也有的发动机经过改造使用其他替代燃料,如压缩天然气、丙烷和乙醇燃料等。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作为辅助动力来降低燃料的消耗和实现低污染,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两个蓄电池系统。

    从2013年起,国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以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为主,包括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全方位扶持。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新能源汽车”,同时指出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材料二】

充电设施欠缺目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障碍,我国已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鼓励政策,鼓励建设充电基础设施。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提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目前,我国已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北京、上海电动汽车充电平均服务半径已缩短至5公里;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也在迅速布局,向着“5 公里”时代的目标加快推进。

          

【材料三】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加快,性能指标稳步提升,成本明显降低;单体、电池包、BMS等方面的安全技术研究全面推进。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20瓦时/公斤、价格1.5元/瓦时,较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1.7 倍、价格下降60%。 2017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瓦时/公斤、系统价格低于1元/瓦时、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等目标。

1.阅读图表1和图表2,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邻居李叔叔家想要添置一辆汽车,摇号时在选择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上犹豫不决,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关信息,说出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相关信息,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人生在世为的是什么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其一)和阅读过的名著,谈谈它们对你今后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80—100字。)

【链接材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学而》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其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论语·子罕》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乙】

班超①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②,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③立功异域,以取封侯④,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⑤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班超:汉朝杰出将领。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②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担任校书郎的官职。③傅介子、张骞:傅介子是西汉人,以计斩楼兰王而著名。张骞是西汉人,开拓了汉朝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④封侯: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⑤奉车都尉:官名。窦固,人名,汉明帝时拜奉车都尉。后文的“假司马”“从事”都是军中官职。郭恂是人名。伊吾是地名。蒲类海是湖泊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逖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________

(2)常为官佣书供养               以: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翻译:________

(2)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翻译:________

3.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值得注意。例如,“兵”在“起冶铸兵”中是“”的意思,在“将兵别击伊吾”中是“”的意思。

4.祖逖和班超都是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查看答案

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              的意愿。

2.阅读划线语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这首民歌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事物,表现军旅生活。请从文中找出此处描写,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4.木兰代父从军,屡建战功,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