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向暖而生,向心而栖》,完成下列小题。 向暖而生,向心而栖 米丽宏 ①...

(二)阅读《向暖而生,向心而栖》,完成下列小题。

向暖而生,向心而栖

米丽宏

①北方的伏天,阳光猛烈,如烤如炙,雨也急骤,一下起来就瓢泼倾盆。伏天的光阴也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枕头上已洒满米白的天光,晚上八点,天色还不肯退去。这么长的日脚,连花儿都开累了吧?

②在这种天气里开得起劲儿的花有两种,水上的荷花和陆上的葵花。荷花如翩翩仙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痴心女侠,在山坡高地仰着笑脸,乐呵呵地守望着。小时候,我总觉得葵花是一种很傻的花,在那么酷烈的阳光下,还傻呵呵地仰着脸追着太阳跑,不怕灼伤自己吗?它的脾气还挺犟。有一次,我踮着脚尖拽它的花盘,它暂时把头低了一低,我的手一松,那花盘又弹了上去,一副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眼里只有太阳。

③后来,我留心观察它。丝绸一样的花瓣不仅没被灼伤,还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么酷烈的阳光,对它而言却宛如琼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许是因为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④小时候,三伏天放暑假,我们小孩子可舍不得在家里避暑。田间、山林全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园。在野外玩耍的间隙,声喧渐渐平息,山林的寂静让我们有了短暂的沉默。沉默中,我们望向山脚下的葵花地,唯有它们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万绿丛中夹杂着它们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单调色彩一下子调匀了。

⑤再大一些的时候,我看过一次月下的葵花。它们齐齐低着头,好似在看脚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体察月光是怎样充盈了露珠的梦境,它们那样温顺、安然、娴静。然而,___________它们用早晨新鲜的阳光洗漱,用露珠抹脸,如果有小风溜溜地吹过,葵花就轻轻咳嗽,像是为了清理掉身体里的残梦。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全身心的热情,让水分瞬间充盈了枝干、茎叶,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⑥看到葵花,我才相信这世间是有着虔诚和专注这两种正能量的。葵花将这两种力量汇聚在自己身上,然后全部寄托给太阳,一种叫作信仰的东西,带它们去往诗和远方。诗是高贵、纯粹的,远方是豁达、悠远的。因为信仰,葵花不萎靡,不颓废,时刻昂扬,时刻虔敬。它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去迎接最暴烈的阳光,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⑦也许在我们认为炎阳下的暴烤苦不堪言时,葵花却很享受,很过瘾。它们每吸收一寸日光,生命就比上一刻又精彩了一些,饱满了一些。所以,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炎阳,而是凭借一种坚定的支撑,将生命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选文有删改)

1.梳理文中“我”对“葵花向太阳”这一行为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

文中“葵花向太阳”的行为

“我”的认识

_______

觉得葵花很傻

葵花吸收酷烈的阳光,将其当作琼浆

________

________

震撼于葵花对太阳的激情

葵花被叫醒,向着太阳问好

相信太阳给了葵花虔诚和专注

 

 

2.结合上下文内容,为第⑤段横线处选填句子,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甲】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瞬间叫醒,它们齐整整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老师好!”

【乙】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轻轻的呼唤声叫醒,它们不经意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优雅的淑女见到长辈一样,悄声细语地问候“您好!”

答:选择________理由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中“坚定的支撑”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1.葵花在酷烈的阳光下追着太阳跑猜测太阳是葵花的信仰葵花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 2.选择【甲】【甲】句运用“被瞬间叫醒”“齐整整地抬起头”“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形象地写出了葵花在经过了夜晚的娴静,被第一缕阳光唤醒时精神焕发的样子,体现了葵花对太阳的敬仰与虔诚,也体现了太阳给予葵花无穷的力量。不仅符合“然而”引出的与上文意思相反的内容,也与下文所表现的葵花的内在特征具有一致性。 3.坚定的支撑是“信仰”,因为信仰将它的生命提高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信仰不仅让葵花拥有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还让它吸收了宛如琼浆的营养,带着晃晃的金色发出高亢的呐喊;更能让葵花焕发青春,去往诗和远方,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围绕“葵花向太阳”的行为和“我”的认识来梳理,根据表格的暗示来填空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完全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它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纯电动汽车行驶时不产生排气污染,本质上是一种零排放汽车,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十分有益。另外,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比较低。按比亚迪F3e纯电动车公布的数据,百公里行驶耗电12度,依照0.5元的电价算,百公里使用成本才6元;而其原形车F3汽油车百公里耗油7.6升,按目前6.2元的油价,成本是46.5元。同时,电动汽车比同类燃油车辆噪声也低5分贝以上。然而现行的纯电动汽车电池续航里程短,充电耗时较长。消费者对现有电池技术的可靠性和成本顾虑重重,担心电池频繁充电、使用时间长导致续航里程、电池寿命缩减,电池更换、维修成本高等问题。

从广义上说,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拥有至少两种动力源,使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动力源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动力的车辆,也叫复合动力汽车。但是,在现今的实际生活中,混合动力汽车多半是指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混合使用热能和电力两套动力系统的汽车。使用的内燃机既有柴油机又有汽油机,因此可以使用传统汽油或者柴油,也有的发动机经过改造使用其他替代燃料,如压缩天然气、丙烷和乙醇燃料等。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作为辅助动力来降低燃料的消耗和实现低污染,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两个蓄电池系统。

    从2013年起,国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以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为主,包括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全方位扶持。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新能源汽车”,同时指出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材料二】

充电设施欠缺目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障碍,我国已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鼓励政策,鼓励建设充电基础设施。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提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目前,我国已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北京、上海电动汽车充电平均服务半径已缩短至5公里;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也在迅速布局,向着“5 公里”时代的目标加快推进。

          

【材料三】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加快,性能指标稳步提升,成本明显降低;单体、电池包、BMS等方面的安全技术研究全面推进。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20瓦时/公斤、价格1.5元/瓦时,较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1.7 倍、价格下降60%。 2017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瓦时/公斤、系统价格低于1元/瓦时、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等目标。

1.阅读图表1和图表2,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邻居李叔叔家想要添置一辆汽车,摇号时在选择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上犹豫不决,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关信息,说出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相关信息,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人生在世为的是什么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其一)和阅读过的名著,谈谈它们对你今后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80—100字。)

【链接材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学而》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其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论语·子罕》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乙】

班超①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②,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③立功异域,以取封侯④,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⑤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班超:汉朝杰出将领。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②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担任校书郎的官职。③傅介子、张骞:傅介子是西汉人,以计斩楼兰王而著名。张骞是西汉人,开拓了汉朝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④封侯: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⑤奉车都尉:官名。窦固,人名,汉明帝时拜奉车都尉。后文的“假司马”“从事”都是军中官职。郭恂是人名。伊吾是地名。蒲类海是湖泊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逖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________

(2)常为官佣书供养               以: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翻译:________

(2)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翻译:________

3.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值得注意。例如,“兵”在“起冶铸兵”中是“”的意思,在“将兵别击伊吾”中是“”的意思。

4.祖逖和班超都是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查看答案

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              的意愿。

2.阅读划线语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这首民歌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事物,表现军旅生活。请从文中找出此处描写,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4.木兰代父从军,屡建战功,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堪称“北京小西藏”的房山区蒲洼乡,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芦子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到了年节,却能吸引几百外村、外区县甚至外地人来祭拜先祖。原来,这里便是京冀两地“隗”(wěi)姓人的发源地。

②升族旗、唱族歌、撞传续钟、读族规祖训、祭奠先祖……隗氏家族自2007年成立文化联谊会以来,先后举办了11次祭祀先祖先烈的庆典。隗氏祭祖仪式承载着对姓氏文化的传承,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在祭祀活动中,把家规家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讲,也能教导年轻人不忘家族传统美德,不忘对长辈的孝道。

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隗氏祠堂内还悬挂着传续了18代的隗氏族谱。看着族谱上,每一代的每个名字不过占据一个小格子而已,族人们感叹,“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子,其实很小,在有限的生命里,更要传承先辈留下的美德,踏踏实实做人”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河万里,自有源流。从创修的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大约可以溯觅到炎黄时代。据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zǐ)归东南的隗国,历史名人众多:隗状,秦朝丞相,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任丞相;隗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封西州上将军;隗禧,三国时魏国郎中,少年时以砍柴为业,闲暇时间苦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撰有《诸经解》数十万言。当今时代,也有将军隗福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隗氏后人,承继家族传统,英明睿智,成就非凡,贤才辈出,不胜枚举。

④续修宗谱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          !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宗谱的意义就在于此。

1.第②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第④段加下划线字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载 (zài)  “义”笔顺:

B. 承载 (zǎi)  “义”笔顺:

C. 承载 (zǎi)  “义”笔顺:

D. 承载 (zài)  “义”笔顺:

2.对第③段加点字意思的理解、为第④段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

A. 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B. 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C. 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D. 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3.晓明是隗氏后人,曾随家长在清明节参加过“隗氏家族祭祖大典”,他记得族谱上有一副对联,但有些字句记忆模糊了,请你帮他补全。

上联:______功 绩  昭______

下联:子 孙___________千 秋

4.祭奠祖先,存续族谱,传承族规家训,可以约束后辈的行为,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其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选自同一封名人家书,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你更欣赏那一幅?请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

第一幅                                  第二幅

          

我欣赏: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5.前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均出自________的《诫子书》,他是“智”与“忠”的典范,其另一句名言“_______,死而后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传奇故事多见于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