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人生在世为的是什么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其一)和阅读...

人生在世为的是什么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其一)和阅读过的名著,谈谈它们对你今后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80—100字。)

【链接材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学而》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其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论语·子罕》

 

能结合其中一则链接材料谈出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能结合名著内容举例说明,语言通顺。也可从名著中提炼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用其中一则链接材料的内容做道理论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明白链接中几句话的意思,理解其中的道理,然后结合自己阅读过的明珠知识具体作答即可。例如第一句,这句话意思是顾不上追求饮食的满足,顾不上追求生活的安逸,而对于学问之事和国家之事能够敏锐地观察和细微地思考,谨慎地发表言论,还能够向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求教,从而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了。这一句主要讲“生活”与“学习”的关系,讲了学习中的“敏事”“慎言”“择师”“正己”的关系,并且指出这是一个人“好学”的特征。结合名著中“好学”的人物故事表达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乙】

班超①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②,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③立功异域,以取封侯④,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⑤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班超:汉朝杰出将领。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②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担任校书郎的官职。③傅介子、张骞:傅介子是西汉人,以计斩楼兰王而著名。张骞是西汉人,开拓了汉朝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④封侯: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⑤奉车都尉:官名。窦固,人名,汉明帝时拜奉车都尉。后文的“假司马”“从事”都是军中官职。郭恂是人名。伊吾是地名。蒲类海是湖泊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逖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________

(2)常为官佣书供养               以: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翻译:________

(2)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翻译:________

3.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值得注意。例如,“兵”在“起冶铸兵”中是“”的意思,在“将兵别击伊吾”中是“”的意思。

4.祖逖和班超都是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查看答案

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              的意愿。

2.阅读划线语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这首民歌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事物,表现军旅生活。请从文中找出此处描写,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4.木兰代父从军,屡建战功,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堪称“北京小西藏”的房山区蒲洼乡,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芦子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到了年节,却能吸引几百外村、外区县甚至外地人来祭拜先祖。原来,这里便是京冀两地“隗”(wěi)姓人的发源地。

②升族旗、唱族歌、撞传续钟、读族规祖训、祭奠先祖……隗氏家族自2007年成立文化联谊会以来,先后举办了11次祭祀先祖先烈的庆典。隗氏祭祖仪式承载着对姓氏文化的传承,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在祭祀活动中,把家规家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讲,也能教导年轻人不忘家族传统美德,不忘对长辈的孝道。

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隗氏祠堂内还悬挂着传续了18代的隗氏族谱。看着族谱上,每一代的每个名字不过占据一个小格子而已,族人们感叹,“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子,其实很小,在有限的生命里,更要传承先辈留下的美德,踏踏实实做人”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河万里,自有源流。从创修的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大约可以溯觅到炎黄时代。据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zǐ)归东南的隗国,历史名人众多:隗状,秦朝丞相,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任丞相;隗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封西州上将军;隗禧,三国时魏国郎中,少年时以砍柴为业,闲暇时间苦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撰有《诸经解》数十万言。当今时代,也有将军隗福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隗氏后人,承继家族传统,英明睿智,成就非凡,贤才辈出,不胜枚举。

④续修宗谱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          !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宗谱的意义就在于此。

1.第②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第④段加下划线字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载 (zài)  “义”笔顺:

B. 承载 (zǎi)  “义”笔顺:

C. 承载 (zǎi)  “义”笔顺:

D. 承载 (zài)  “义”笔顺:

2.对第③段加点字意思的理解、为第④段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

A. 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B. 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C. 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D. 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3.晓明是隗氏后人,曾随家长在清明节参加过“隗氏家族祭祖大典”,他记得族谱上有一副对联,但有些字句记忆模糊了,请你帮他补全。

上联:______功 绩  昭______

下联:子 孙___________千 秋

4.祭奠祖先,存续族谱,传承族规家训,可以约束后辈的行为,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其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选自同一封名人家书,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你更欣赏那一幅?请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

第一幅                                  第二幅

          

我欣赏: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5.前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均出自________的《诫子书》,他是“智”与“忠”的典范,其另一句名言“_______,死而后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传奇故事多见于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冯骥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    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    。”

②冯骥才表示,国家舍弃3天的GDP,而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增补为法定节日,不是件小事。他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含。因此在平常的节日里,生活也是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③他举例说,韩国的端午节至今仍保留着荡秋千等传统,日本的樱花节也必须穿和服。而中国人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却并不清楚在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冯骥才还表示,人民是节日遗产的携带者,更是节日的传承者。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促使全民对节日实现集体认同,需从下一代抓起。同时,节日文化应该更多地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使之切实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孩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否则,节日文化传承就是空谈。

1.文中第①段有一处标点错误,第②段有一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加以修改。

(1)应将第①段中_____改为____

(2)应将第②段中的“__”改为“___”。

2.为第①段横线处选择词语,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

(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消逝  消亡     B.消失   消亡        

C.消失  消散     D.消逝  消散

(2)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

 

查看答案

我们在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难堪。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以《_________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要求:1、字迹必须清晰;2、“那一刻”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