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们在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

我们在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难堪。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以《_________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要求:1、字迹必须清晰;2、“那一刻”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发试卷的那一刻 那天下午,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微风轻轻抚摸着我的脸。而我却是心惊胆战的慢慢移到学校。 一步,两步,艰难的来到了教室门口,心情是那样沉重。 终于,我踏进了教室。看到有的同学捧着书本在那儿瑟瑟发抖,紧张的咬着手指。还有的同学一脸淡定的聊着天,一副无所谓,事不关己的样子。 “叮铃、叮铃”上课铃响了。“咯哒、咯哒”老师严肃的拿着试卷走进教室,仿佛要把我们看穿一样。 “发下去”老师板着脸说。 “哗啦、哗啦”我周围的同学都得到了试卷,唯独我没有。我的心又一下悬到了嗓子眼儿。我越等越急。既想看看考了什么,又害怕考砸。 就在我越等越焦急的时候,一张试卷飘到了我的桌子上,我用眼睛偷偷瞄了一眼分数。九十八分!“啊!”我惊喜的喊出了声,惹得周围同学得目光在我身上乱扫。我尴尬的笑了笑,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 ······ 我又看看其他同学,有的笑的花枝乱颤;有的面色死灰,一动不动。 下课了,有的同学奔到自己好朋友旁边问:“怎么样怎么样?”一位同学答道:“烤糊了。” 望着试卷欲哭无泪的同学,善于在失败中总结教训的同学,更是少不了一脸无所谓的同学······ 温暖的阳光穿梭于微隙的气息。舒倘, 漫长。紫檀的香味,弥漫在春日,把天地间一切空虚盈满,阳光下,是一道纤绝的尘陌,呢喃着天真,充盈着那抹曾经深不可测的孤清而飘逸的影。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考试所陶醉。 考试,是成功时的喜悦,成长的叹息。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以“______那一刻”为题,“那一刻”,应该写一个给“我”留下较大震撼的场面,应该有与之对应的细节描写:感动是心理活动,所以文中应该有心理描写与之对应。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爱国名言,并稍作赏析。

 

查看答案

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个爱国人物故事

 

查看答案

如果我们班要以“爱国”为主题办一期板报,请你设计四个栏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试题。

底层情话

从维熙

①那是今年年初,我收到一个寄自江西农村的快递邮包。我十分惊愕,因为江西没有我的亲友,打开包裹一看,是一块腌肘子。查看快递单,寄件人叫吴成丰。就在同一天,我去值班室取报纸的时候,值班人员又递给我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湖南女孩送来的,上楼找我见我不在,便把包裹放在这儿了。我打开一看,是两条湖南产的鱼干。

②这两件意外的事儿,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快意。之所以如此,因为这是来自遥远南方的情意,赠物人都是年轻的打工族。

③给我送咸鱼干的女孩,是我们楼下餐馆的服务员,想必是她春节回乡探亲归来,给我带了家乡特产。平日,我常到这个小小餐馆独饮,随手带去的报纸和刊物,便顺手送给她。她是湖南岳阳地区的高中生,为谋生到北京来打工,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我想,给她一些报刊能让她与文化相伴,聊以充实枯燥而单调的生活。

④而今,我想她送来的家乡特产,可能是对我的一种答谢吧。

⑤通过邮政快递送来猪肘子的打工者吴成丰在邮件附言中说,年底家里杀了一口肥猪,便邮来刚刚腌好的猪肘,让我尝尝鲜。我想,农村生活相当清苦,杀上一头猪过年,我怎么能接受这沉甸甸的馈赠呢。但是东西已经邮来了,退回去,无疑会伤害他的心,不退回去,那猪肘子让我和妻子如何下咽?妻子想出了一个办法,按快递单上的地址给他家寄去200元钱,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上几天,那200元钱又被寄了回来,吴成丰在汇款附言里写上了这样的话:“老师,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我家虽然很穷,但不能花你们的钱。”我和妻子都愣住了。

⑥吴成丰是装修队里的一个油漆工,我和他的相识,缘起于去年冬天他为我粉刷书房。那是一个北风呼号的日子,室外温度已然降到了零下10度,妻子看见小吴只穿着一件单衫,冻得直流清鼻涕,便把我的一件羊毛背心送给了他,让他立刻穿在身上。这个小吴当时挺惹我生气的,他说他不冷,死活不肯收下这件暖身之物,直到我发了脾气。我觉得这个小青年的自尊心强得有点出格,内心深处似乎对社会有某种仇视。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他对我倾吐的话,让我对打工族生活之艰辛,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最最让我想象不到的是,他还是个文学迷——他给我带来了他写的两本厚厚的杂记,其中有对当今诗词的针砭,有对为富不仁者的嘲讽,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⑦我与他聊写作,谈人生。有一天,我特意到民工们同住的屋子里去看望他,并给他带去一些稿纸和几本书籍。书籍中有我初涉文学时的感悟《文学的梦》,有刚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龟碑》。在《文学的梦》的扉页上,我特意把英国作家萨克雷在小说《名利场》中的经典之句送给了他:“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我说:“这几句人生格言曾给过我生活的勇气,现在我转赠给你。”记得小吴读了这几句话后,立刻对我说:“这对我太重要了,谢谢你,从老师!”

⑧我曾问过自己:那么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你行善行得过来吗?这显然不现实,然而我的信条是,只要让我碰上了,就不能视而不见,要尽可能地给他们一些温暖。

⑨仔细推敲起来,这似乎是一种精神上的本能,不仅与我出生在农村有关,更与我后来经历过的二十年的底层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今天的我突然变成只会向上看天,而不会向下看地的“势利眼”,那就是精神的解体和灵魂的堕落!

⑩如今这样一群看似最不光鲜、微不足道的一群人,也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有着他们细腻美好的情感,他们的内心充满着爱,这让我更觉得快慰。

但愿城市中的文化人也能“向下看”,更多地关注这些打工族的生存状态。

【注】从维熙,当代作家,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

1.阅读全文,第②段“我”感到很快意,其原因是:

2.从记叙顺序看,第③段属于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⑥、⑦段,第⑤段中“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的具体表现是:

“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具体作用表现在:

4.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3.“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4.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B.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 文章开篇先写“我”对阿长的厌恶和不大佩服,后文写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令“我”震悚,欲抑先扬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真实。

D. 文中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是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5.“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