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乙】

班超①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②,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③立功异域,以取封侯④,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⑤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班超:汉朝杰出将领。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②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担任校书郎的官职。③傅介子、张骞:傅介子是西汉人,以计斩楼兰王而著名。张骞是西汉人,开拓了汉朝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④封侯: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⑤奉车都尉:官名。窦固,人名,汉明帝时拜奉车都尉。后文的“假司马”“从事”都是军中官职。郭恂是人名。伊吾是地名。蒲类海是湖泊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逖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________

(2)常为官佣书供养               以: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翻译:________

(2)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翻译:________

3.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值得注意。例如,“兵”在“起冶铸兵”中是“”的意思,在“将兵别击伊吾”中是“”的意思。

4.祖逖和班超都是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1.率领,带领来 2.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经遭到残害,人人都想着奋发自励。(班超)能言善辩,并且广泛地阅读典籍。 3.(1)兵器、武器。(2)军队、士兵(士卒、兵士) 4.答案示例:祖逖的理想是“复中原”,为实现理想他闻鸡起舞、请缨北伐、中流击楫(祖逖被允许北伐后积极筹备的具体做法)。班超的理想是“取封侯”,为实现理想他投笔从戎,最终治理西域三十多年,为国家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解析】(甲)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乙)选自《后汉书》 作者:范晔 年代:宋 参考译文: (甲)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假如能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乙)班超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一点不感到难为情。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任命班超为代司马,带兵另外去攻打伊吾,在蒲类海作战,杀死了很多敌人就回来。窦固认为他有能力,就派他跟从事郭恂一起出使到西域。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将”是“率领、带领”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既”是“已经”的意思,“思”是“想”的意思,“而”是“并且”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              的意愿。

2.阅读划线语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这首民歌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事物,表现军旅生活。请从文中找出此处描写,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4.木兰代父从军,屡建战功,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堪称“北京小西藏”的房山区蒲洼乡,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芦子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到了年节,却能吸引几百外村、外区县甚至外地人来祭拜先祖。原来,这里便是京冀两地“隗”(wěi)姓人的发源地。

②升族旗、唱族歌、撞传续钟、读族规祖训、祭奠先祖……隗氏家族自2007年成立文化联谊会以来,先后举办了11次祭祀先祖先烈的庆典。隗氏祭祖仪式承载着对姓氏文化的传承,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在祭祀活动中,把家规家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讲,也能教导年轻人不忘家族传统美德,不忘对长辈的孝道。

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隗氏祠堂内还悬挂着传续了18代的隗氏族谱。看着族谱上,每一代的每个名字不过占据一个小格子而已,族人们感叹,“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子,其实很小,在有限的生命里,更要传承先辈留下的美德,踏踏实实做人”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河万里,自有源流。从创修的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大约可以溯觅到炎黄时代。据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zǐ)归东南的隗国,历史名人众多:隗状,秦朝丞相,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任丞相;隗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封西州上将军;隗禧,三国时魏国郎中,少年时以砍柴为业,闲暇时间苦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撰有《诸经解》数十万言。当今时代,也有将军隗福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隗氏后人,承继家族传统,英明睿智,成就非凡,贤才辈出,不胜枚举。

④续修宗谱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          !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宗谱的意义就在于此。

1.第②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第④段加下划线字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载 (zài)  “义”笔顺:

B. 承载 (zǎi)  “义”笔顺:

C. 承载 (zǎi)  “义”笔顺:

D. 承载 (zài)  “义”笔顺:

2.对第③段加点字意思的理解、为第④段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

A. 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B. 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C. 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D. 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3.晓明是隗氏后人,曾随家长在清明节参加过“隗氏家族祭祖大典”,他记得族谱上有一副对联,但有些字句记忆模糊了,请你帮他补全。

上联:______功 绩  昭______

下联:子 孙___________千 秋

4.祭奠祖先,存续族谱,传承族规家训,可以约束后辈的行为,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其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选自同一封名人家书,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你更欣赏那一幅?请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

第一幅                                  第二幅

          

我欣赏: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5.前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均出自________的《诫子书》,他是“智”与“忠”的典范,其另一句名言“_______,死而后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传奇故事多见于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冯骥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    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    。”

②冯骥才表示,国家舍弃3天的GDP,而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增补为法定节日,不是件小事。他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含。因此在平常的节日里,生活也是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③他举例说,韩国的端午节至今仍保留着荡秋千等传统,日本的樱花节也必须穿和服。而中国人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却并不清楚在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冯骥才还表示,人民是节日遗产的携带者,更是节日的传承者。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促使全民对节日实现集体认同,需从下一代抓起。同时,节日文化应该更多地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使之切实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孩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否则,节日文化传承就是空谈。

1.文中第①段有一处标点错误,第②段有一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加以修改。

(1)应将第①段中_____改为____

(2)应将第②段中的“__”改为“___”。

2.为第①段横线处选择词语,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

(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消逝  消亡     B.消失   消亡        

C.消失  消散     D.消逝  消散

(2)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

 

查看答案

我们在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难堪。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以《_________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要求:1、字迹必须清晰;2、“那一刻”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查看答案

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爱国名言,并稍作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