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朱成玉 ①一滴水,无法挤疼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朱成玉

①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

②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救我,把我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

③母亲在睡梦中惊醒,她感到这个梦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担心我会发生什么事情,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可是我在午睡的时候有关机的习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打,一直打了两个小时,我才开机。

④电话通了的时候,母亲在那边孩子一样“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听完母亲诉说的那个梦,我深深地自责起来。对于母亲来说,无法和孩子联系的这两个小时,是多么漫长。

⑤母亲叮嘱我最近要多注意点儿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说梦都是反的,梦见灾难就证明平安,没事的。

⑥这就是母爱吧。她宁愿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梦,并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

⑦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地关机,因为我怕母亲再做那样可怕的梦。

⑧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哭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

⑨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失去老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悲伤,可是他又不得不在儿女们面前装出笑脸,免得让孩子们替他担心。后来,儿女们发现父亲喜欢上了吃洋葱,他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洋葱,眼里满是泪水。孩子们问起的时候,他说是洋葱太辣。其实他是在找一个借口流泪,给心底的悲伤找一个流淌的出口。

⑩有一种男人,宁可忍耐野火把心烧焦,也不会让火星溅到爱人的发梢。有一种男人,心里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却只有一颗泪珠!

我的父亲也是个刚强的父亲,我见过他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因为我。

那个秋天,我被一个发了疯的酒鬼连刺了四刀,多亏好心的邻居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在重症监护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来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亲。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后来我才知道,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儿的父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竟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上面满是泥点子和汗渍的酸味。母亲哭了一道儿,他训斥了一道儿,“你号丧个啥儿,儿子没事儿也被你号出事儿了。”话虽如此说,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没了谱儿。

父亲,这个刚强了一辈子的汉子,天灾令他颗粒无收时没流过一滴泪,上山砍伐木头被大树压断了腿时没流过一滴泪,听说我出事儿时没流过一滴泪……在确认我醒了,重新活了过来的时候,终于哭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脸上的泪水里面,蓄着父亲满满60多年的沧桑。

现代舞之母邓肯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凉,一天之内,她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葬送于莱茵河中。她在自传里悲伤地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哭声只有两次是听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亡后。当我握着他们冰凉的小手时,他们却再也不会握我的手了。我哭了,这哭声与生他们时的哭声一模一样。一个是极度喜悦时的哭声,一个是极度悲伤时的哭声,为什么会一样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清楚这哭声真的是一样的。在茫茫人世间,是不是只有一种伟大的哭声,孕育生命的母亲的哭声,既能包含忧伤、疼痛,又能包含欢乐、狂喜呢?”

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

(选自《酒泉日报》,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流泪的故事。

2.第⑩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4.文中既写了母亲在梦见儿子落井后惶恐不安,后来又说梦都是反的,又在第段写了父亲对母亲的训斥,你怎样看待“我”的父母反常表现?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

 

1.①母亲做噩梦后给“我”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担忧“我”而哭;②文章中老人在失去老伴后找借口流泪;③一向坚强的父亲在“我”受重伤醒后喜极而泣;④现代舞之母邓肯在儿女意外去世后悲伤而泣。 2.承上启下。第一句紧承第⑨段,概括文章中的父亲流泪而不露的刚强;第二句开启下文,引出“我”的父亲有泪不轻弹的刚强。 3.“砸”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泪水汹涌,表达了父亲在看到“我”醒来后内心的狂喜和深深的关切之情,也表现了“我”对父爱的感受之深。 4.母亲惶恐不安,源于自己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担忧;而说梦都是反的则是为了安慰儿子;写了父亲对母亲的训斥,也体现出了父亲在“我”受伤后内心的不安。以上几点,都表现了父母对儿子的爱,深化了文章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归纳文章情节题。需要注意结合文段,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寻找出四个流泪的故事。 2.试题分析:一般而言,在文章中间部分的段落,其结构作用大都多都是承上启下,但要具体答出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以及为下文什么内容做铺垫。如第一句紧承上文,概括文章中的父亲流泪而不露的刚强;而第二句开启下文,引出“我”的父亲有泪不轻弹的刚强。这样答才完整清晰。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键字词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一般而言,步骤有三:解释词语含义、带入句子分析语境、表达人物思想感情。仔细品味,整合作答即可。此题还要答出手法。根据对上下文的内容的理解来概括所表达的感情。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题干中父母表现背后的情感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要围绕着表现父母对儿子的爱这一中心来考虑人物的行为举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植物的“五官”

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不相信?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蜓一样的大昆虫。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例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方。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 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1.本文以“植物的‘五官’”为题,有什么作用?

2.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用“舌”择食等功能。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查看答案

泉都中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庆祝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和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下面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下列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为了营造宣传氛围,共庆这两件大事,需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已经拟出上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

上联:夺冠圆梦,女排精神扬四海

下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首荫荫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3)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自己和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该诗前两句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2.请赏析诗中“闲着中庭栀子花”一个“闲”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晏子春秋》)

【注释】 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②丈夫:成年男子。③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④内:指王宫内。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两处)

君 使 服 之 于 内 而 禁 之 于 外 犹 悬 牛 首 于 门 而 卖 马 肉 于 内 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3.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